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9057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22 21: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包括上固定板和母模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底端安装有母模板,所述母模板的底端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的底端设置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的底端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底端安装有下定位板,所述下定位板的底端安装有下固定板,所述顶出板一侧的下支撑板顶端对称安装有模脚,且模脚的顶端与公模板相连接,所述母模板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母模仁。本技术不仅实现了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便捷的控制流道中液体的温度,防止了初进入的液体温差过大影响成型产品应力,方便了对流道内部液体的温度及时调整控制,而且提高了产品成型的质量,提高了成型产品取料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具体为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


技术介绍

1、热流道模具是利用加热装置使流道内熔体始终不凝固的模具,因为它比传统模具成形周期短,而且更节约原料,所以热流道模具在当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热流道系统分为绝热流道和微型半热流道系统,绝热流道的设计复杂,但效果好和维护成本非常低,微型半热流道结构化繁为简,稳定好用,故障率低,因结构简单因而维护成本低,对生产的稳定进行有更大保证;

2、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喷嘴一般包括两种:开放式热喷嘴和针阀式热喷嘴,由于热喷嘴形式直接决定热流道系统选用和模具的制造,因而常相应的将热流道系统分成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现有的此类模具在使用时一般不利于便捷的控制流道中液体的温度,初进入的液体温差过大容易影响成型产品应力,不便于对流道内部液体的温度及时调整控制,影响了产品成型的质量和成型产品取料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和母模板(2),所述上固定板(1)的底端安装有母模板(2),所述母模板(2)的底端设置有公模板(6),所述公模板(6)的底端设置有顶出板(8),所述顶出板(8)的底端安装有下支撑板(10),所述下支撑板(10)的底端安装有下定位板(11),所述下定位板(11)的底端安装有下固定板(12),所述顶出板(8)一侧的下支撑板(10)顶端对称安装有模脚(24),且模脚(24)的顶端与公模板(6)相连接,所述母模板(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母模仁(3),所述母模仁(3)下方的公模板(6)顶端安装有公模仁(4),且公模仁(4)和母模仁(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和母模板(2),所述上固定板(1)的底端安装有母模板(2),所述母模板(2)的底端设置有公模板(6),所述公模板(6)的底端设置有顶出板(8),所述顶出板(8)的底端安装有下支撑板(10),所述下支撑板(10)的底端安装有下定位板(11),所述下定位板(11)的底端安装有下固定板(12),所述顶出板(8)一侧的下支撑板(10)顶端对称安装有模脚(24),且模脚(24)的顶端与公模板(6)相连接,所述母模板(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母模仁(3),所述母模仁(3)下方的公模板(6)顶端安装有公模仁(4),且公模仁(4)和母模仁(3)之间设置有产品本体(5),所述下固定板(12)底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唧嘴(20),所述唧嘴(20)的顶端安装有混流仓(18),所述混流仓(18)上方的唧嘴(20)外壁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且第二温度传感器(21)延伸至唧嘴(20)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仓(18)的顶端安装有等间距的三组流道管(16),且流道管(16)延伸至公模仁(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流道结构改良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仓(18)下方的流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敏吴育苗陈志升马嘉明郭启彬李尚原朱志强林嘉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浩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