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
技术介绍
1、输电塔被认为是我国各地区电力供应的关键设施。这些柔性塔结构通常具有较低的阻尼特性,并可能在外部激励作用下经历剧烈振动。作为支撑输电线路的骨干,输电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损坏甚至倒塌,导致输电线路中断。这类事故可能引发长期停电、用户供电中断,以及电网不稳定、系统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后果,因此应给予特别关注。
2、为了防止输电线路振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利用间隔棒维持导线之间的距离,通过间隔棒对微风振动,次档距振动和舞动进行抑制,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但传统的阻尼间隔棒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在输电导线减振方面表现不佳,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阻尼间隔板的减振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包括框体、线夹以及连接在框体和线夹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上方质量块、下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包括框体(1)、线夹(18)以及连接在框体(1)和线夹(18)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上方质量块(3)、下方质量块(4)、缓冲杆(7)、安装套筒(9)、第一缓冲弹簧(8)、挡圈(14)、第二缓冲弹簧(19)、可移动套筒(6)、多个第三缓冲弹簧(12)、多个滑动连接件(11)、多个第一缓冲臂(51)、多个第二缓冲臂(52)、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包括框体(1)、线夹(18)以及连接在框体(1)和线夹(18)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上方质量块(3)、下方质量块(4)、缓冲杆(7)、安装套筒(9)、第一缓冲弹簧(8)、挡圈(14)、第二缓冲弹簧(19)、可移动套筒(6)、多个第三缓冲弹簧(12)、多个滑动连接件(11)、多个第一缓冲臂(51)、多个第二缓冲臂(52)、第一限位件(101)和第二限位件(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0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02)均为限位螺母,所述安装套筒(9)的外周壁上相间隔地设有两段螺纹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10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02)分别与两段螺纹结构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阻尼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14)为复合绝缘挡圈,所述挡圈(14)与安装螺母粘接,所述挡圈(1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杆段(72)相适配的让位孔(141),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