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床垫,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床垫领域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
技术介绍
1、现有的人体工学床垫,一般都聚焦于解决床垫如何适应用户不同的睡姿,进行自适应调整,以符合人体骨骼的自然走向,进而提高睡眠时的舒适性,例如公告号为cn211483736u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的一种压力自适应床垫,以及公告号为cn111163666a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包含人体工学和硬度调节的内骨架的床垫。
2、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人体工学床垫忽略了用户深度睡眠时往往相对静止,翻身频率小,部分用户甚至在深度睡眠时不翻身,导致长时间处于同一姿态,这种情况下的受压部分会呈现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导致睡醒时腰酸背痛,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不能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人体工学床垫忽略了用户深度睡眠时翻身频率低,甚至不翻身的问题,不能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所述支撑垫层(2)包括底板(21)以及固定连接在底板(21)上端的蜂窝板(22),所述弹性层(3)包括椰棕纤维层(31)以及固定连接在椰棕纤维层(31)上端的硅胶层(32),所述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外均包裹有无纺布套(12),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不封口,且两个无纺布套(12)未封口的边缘分别与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边缘接触并固定,所述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隔着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外还包裹有外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所述支撑垫层(2)包括底板(21)以及固定连接在底板(21)上端的蜂窝板(22),所述弹性层(3)包括椰棕纤维层(31)以及固定连接在椰棕纤维层(31)上端的硅胶层(32),所述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外均包裹有无纺布套(12),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不封口,且两个无纺布套(12)未封口的边缘分别与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边缘接触并固定,所述支撑垫层(2)和弹性层(3)隔着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相互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无纺布套(12)外还包裹有外针织面层(11),所述支撑垫层(2)上开凿有多个呈蜂窝状排布的多边形孔(201),所述多边形孔(201)内放置有微调节柱(4),所述微调节柱(4)的上端活动贯穿椰棕纤维层(31)并延伸至硅胶层(32)内部,多个所述微调节柱(4)共同组成微调节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器内设置有两个计时阈值t1和t2,t1为平躺时的计时阈值,t2为侧躺时的计时阈值,且t1大于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节柱(4)包括位于蜂窝板(22)底部的承载板(41)、固定连接在承载板(41)上端的变隙囊、固定连接在变隙囊上端的电磁片(43)以及固定连接在电磁片(43)上端的按压柱头,所述变隙囊内安装有调隙单元,所述按压柱头包括半球按摩头(441)以及包裹在半球按摩头(441)外的外包柔层(442),所述半球按摩头(441)和外包柔层(44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且承载板(41)的硬度大于外包柔层(442)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自适应磁性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隙囊包括与承载板(41)固定连接的承载筒(421)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筒(421)上端的应变筒(422),所述应变筒(422)的内顶端还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所述承载筒(421)为硬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银祥,
申请(专利权)人:康姿百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