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8686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将电子双供体甲基联苯胺与电子受体醛基苯酚溶解在均三甲苯和二氧六环的混合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加入乙酸作为催化剂;将混合溶液用液氮进行冷冻,冻住后对反应管抽真空,密封反应得到反应物;反应物过滤或离心分离后得到橙色粉末,用丙酮、四氢呋喃进行清洗,清洗后经过干燥得到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和锂盐进行混合,得到固态电解质。通过供体与受体有效削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促进锂离子的解离,提高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诱导锂离子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态电解质,尤其涉及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无法满足对能源的大需求。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和隔膜的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且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是动力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的最佳选择。因此,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2、典型的固态电解质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和聚合物,聚合物具有柔性、良好的稳定性和易功能化的特点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是通过不同的单元以形成共价键的方式键合成结晶有序的大分子,由于其优异性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聚合物电解质,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通常较低,主要原因是锂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强配位作用导致锂离子的解离与迁移困难,最终导致此类电解质制备的电池容量保持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低,导致制备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电子双供体为3,3′-二甲基联苯胺,电子受体为1,3,5-三醛基间苯三酚,电子双供体与电子受体的摩尔比为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二氧六环为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均三甲苯和1,4-二氧六环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乙酸溶液浓度为6mol/L,用量与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20。

<p>5.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供体-受体链接的共价有机框架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电子双供体为3,3′-二甲基联苯胺,电子受体为1,3,5-三醛基间苯三酚,电子双供体与电子受体的摩尔比为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二氧六环为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均三甲苯和1,4-二氧六环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乙酸溶液浓度为6mol/l,用量与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电子双供体与电子受体加入混合溶剂后在超声下混合10min,所述步骤s3中在120℃下反应7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航郭洪于淑媛赵根福张振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