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颗粒物传感器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8682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溶胶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颗粒物传感器的溶液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主要由储液罐、气溶胶发生装置、干燥处理单元和颗粒物传感器构成。检测时,首先将待测溶液置于储液罐中,经气溶胶发生器进行雾化处理,将液态待测样转化为均匀的气溶胶微粒;随后通过干燥管进行脱水处理,形成干燥的固态颗粒物;最后采用颗粒物传感器实时检测干燥气溶胶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结合气溶胶发生器的雾化流量参数和雾化过程消耗的待测溶液体积,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即可推算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非接触式实时监测,避免传统电极法的溶液污染问题,在环境监测、制药、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溶胶测量,具体涉及一种溶质浓度检测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溶液浓度检测作为环境监测、生物制药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的核心分析技术,其精准性与便捷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控制与工艺优化效率。现有检测体系普遍面临“精度-成本-普适性”三个问题。基于色谱的高端仪器虽能实现±0.1%的超高精度,但单台设备成本高,且需专业操作人员维护;电导率传感器、离子选择电极等电子检测装置虽具备实时在线监测能力,却易受溶液ph波动、共存离子干扰等环境因素影响;而折光仪、密度计等简易设备虽操作便捷,但其依赖物性数据库的局限性导致对新型化合物、多组分混合液的检测失效率高达40%。尤其在高通量检测、极端工况等场景下,传统方法在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与设备耐久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短板。因此,开发兼具低成本、高鲁棒性及广谱适用性的新一代浓度检测技术,已成为突破行业生产力瓶颈、实现精准智能制造的关键突破口。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已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成本低、鲁棒性高、适用性广的基于颗粒物传感器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颗粒物传感器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储液罐、气溶胶发生装置、干燥处理单元和颗粒物传感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与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有液体回流装置,用于回收未完全雾化的大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与干燥处理单元间设置有分流器,用于平衡颗粒物传感器和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流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具体采用恒流碰撞型气溶胶发生器或超声雾化器;恒流碰撞型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颗粒物传感器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储液罐、气溶胶发生装置、干燥处理单元和颗粒物传感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与气溶胶发生装置设置有液体回流装置,用于回收未完全雾化的大液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与干燥处理单元间设置有分流器,用于平衡颗粒物传感器和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流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溶质浓度间接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具体采用恒流碰撞型气溶胶发生器或超声雾化器;恒流碰撞型发生器通过文丘里效应和微孔碰撞板将溶液雾化为粒径20-200nm的气溶胶微粒,气体流量由高精度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测量,波动范围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陈源正王欢韬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