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681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智能监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测控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能更精准地反映基坑的实际状况。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可以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单人对坐标点获取、设站、放样或监测数据的全过程操作,提高测控精度和效率,解决了以往人工测量基坑时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土木工程中,深基坑的放样及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测控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遮挡及现场环境的限制,在复杂的施工现场,人工测量时可能因周边建筑物、施工设备等的遮挡而无法准确获取数据;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由于支撑体系的遮挡需要测量人员反复设站进行测量工作,一个深基坑四个角点放样往往需要重复设置两次或多次才可以完成放样工作,而且基坑内结构物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放样,人工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进行测量工作。同时,人工操作还存在人为误差,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全站仪、位移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基坑的各类数据,包括位移、沉降、倾斜度等。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实时共享,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基坑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采集组件(2)安装于支撑架(1)上的A处,第一棱镜(3)、第二棱镜(4)和第三棱镜(5)依次安装在B、C、D三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采集组件(2)包括横梁(201),横梁(201)的一侧设有可移动的纵梁(202),纵梁(202)与横梁(201)垂直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横梁(201)的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丝杆(222),第二丝杆(222)上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采集组件(2)安装于支撑架(1)上的a处,第一棱镜(3)、第二棱镜(4)和第三棱镜(5)依次安装在b、c、d三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采集组件(2)包括横梁(201),横梁(201)的一侧设有可移动的纵梁(202),纵梁(202)与横梁(201)垂直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横梁(201)的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第二丝杆(222),第二丝杆(222)上设有可移动的横移座(2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第二丝杆(222)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齿轮(219),第四锥齿轮(219)的一侧设有第三锥齿轮(218),第三锥齿轮(218)的一端与第四锥齿轮(219)相啮合,第三锥齿轮(218)与第四锥齿轮(219)垂直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横梁(201)的顶部设有gps接收机(205),横梁(201)靠近纵梁(20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211),连接板(211)的下方设有插板(216),插板(216)用于与插槽(217)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深基坑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升降丝杆(206)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214),第二锥齿轮(214)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213),第一锥齿轮(213)的一端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甲郎泽俊杨海鹏张彦云高泽华朱盼李欢谭晓伟姚传一钟培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