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676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螺旋桩在其螺旋翼板内部预先开设与螺旋翼板同为螺旋状的灌浆轨道,所述螺旋桩外部固定有灌浆管道,所述灌浆管道的注浆出口与螺旋翼板内的灌浆轨道相连通,所述螺旋翼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可伸展或收缩的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内设有与灌浆轨道相连通的输出口;所述螺旋桩在土体外部连接设置注浆系统,以使胶结液与螺旋桩桩周土体形成加固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具有灌浆功能的螺旋桩使用脲酶细菌来加固螺旋桩周围薄弱土体,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防止土体松散和沉降、增加土与桩之间的粘结力、提高土体整体强度,从而提高螺旋桩的抗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的地基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螺旋桩是一种钢制或铝制的螺旋状地基,通过机械或手动的方式将其螺旋进入土壤中,以固定所需支承设备的支架。螺旋桩通常适用于较松软的土层,当在目标作业区遇到个别较深的软土层,螺旋桩的承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由于桩身长度的限制和土层的变形性质,螺旋桩的承载力可能不足以满足设计要求。

2、在上述情况下除了常规地基加固技术外,还可采用微生物灌浆加固技术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脲酶作为一种嗜碱性好氧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以尿素为原料,水解生成nh4+和co32-。脲酶细胞壁可吸引营养液中ca2+,使其聚集为细菌细胞外,与此同时,细胞内部尿素水解不断生成co32-,当其运动至细胞表面,在细菌周围生成碳酸钙晶体,以增强土壤强度。随着微生物加固技术研究的深入,目前微生物加固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在其应用于螺旋桩加固施工工程时,也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灌注能够快速有效减小螺旋桩与周围土壤的间隙,并确保工程实践中螺旋桩的承载力不会受到影响,避免螺旋桩所在位置的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螺旋桩(2)在其螺旋翼板(24)内部预先开设与螺旋翼板(24)同为螺旋状的灌浆轨道,所述螺旋桩(2)外部固定有灌浆管道(21),所述灌浆管道(21)的注浆出口与螺旋翼板(24)内的灌浆轨道相连通,所述螺旋翼板(2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可伸展或收缩的突出结构(23),所述突出结构(23)内设有与灌浆轨道相连通的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结构(23)的输出口朝向设置在螺旋桩(2)轴向的顶端方向和/或底端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脲酶细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螺旋桩(2)在其螺旋翼板(24)内部预先开设与螺旋翼板(24)同为螺旋状的灌浆轨道,所述螺旋桩(2)外部固定有灌浆管道(21),所述灌浆管道(21)的注浆出口与螺旋翼板(24)内的灌浆轨道相连通,所述螺旋翼板(2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可伸展或收缩的突出结构(23),所述突出结构(23)内设有与灌浆轨道相连通的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结构(23)的输出口朝向设置在螺旋桩(2)轴向的顶端方向和/或底端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结构(23)包括限位基础(231)以及输出部(232),所述限位基础(231)的两端分别与螺旋翼板(24)和输出部(232)相连接,且限位基础(231)在其两端之间设置可弹性伸缩的中间段;所述输出口设置于输出部(232)上,以使胶结液可通过限位基础(231)和输出部(232)向外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脲酶细菌加固技术的螺旋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翼板(24)上设置有可覆盖突出结构(23)的叶片(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宇沈侃敏董雪孙长江张文龙杨宏毅童森杰谭敏张杰夏艳慧高永祥李久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