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451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08
本技术涉及轴向柱塞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缸体外端中心轴腔的外围沿周向设有多个弹簧连接孔,缸体外端靠近外缘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缸孔,缸体里端面居中设有呈球形凹面结构的配流表面,配流表面位于中心轴腔外围的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内倾孔口,内倾孔口与缸孔一一对应连通,内倾孔口用于连通配流窗口与缸孔,缸孔即柱塞腔,孔口的内倾设计可以利用旋转流体的离心作用有效减少柱塞腔气态空化。配流表面上由内到外依次设有若干组微型凹坑,其结构有效提高缸体与配流盘之间油膜的形成效率和承载能力,平衡液压倾覆力矩,从而缓解缸体倾覆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向柱塞泵,具体为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轴向柱塞泵逐渐朝着高转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高速运行下会引起轴向柱塞泵中旋转部件倾斜等问题也逐步凸显。

2、现有技术中,当轴向柱塞泵运转时,斜盘与传动轴存在一定的夹角,此时由于缸孔内柱塞留缸长度各不相同,空间上柱塞滑靴组件关于缸体旋转中心分布不均匀,导致高速旋转和在缸孔内往复运动的柱塞滑靴组件会对缸体产生倾覆力矩,此外,由于处在高压排油窗口的柱塞腔油液对缸体的压紧力大于处在低压吸油窗口的柱塞腔油液对缸体的压紧力,使得缸体受到液压倾覆力矩。倾覆力矩会使缸体相对配流盘倾覆,缸体倾覆会在缸体和配流盘之间形成楔形油膜,导致其排放泄露流量增加,使得轴向柱塞泵的容积效率急剧下降。同时,缸体倾斜导致缸体与配流盘之间的干摩擦接触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缸体与传动轴之间存在非正常接触。这将加剧相关部件表面磨损,对柱塞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包括缸体(5),所述缸体(5)外端中心轴腔的外围沿周向设有多个弹簧连接孔(5.1),所述缸体(5)外端靠近外缘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缸孔(5.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每组内的所述微型凹坑(5.6)沿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凹坑(5.6)外轮廓为长200~400μm且长宽比为2~3的矩形,所述微型凹坑(5.6)的深度为2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包括缸体(5),所述缸体(5)外端中心轴腔的外围沿周向设有多个弹簧连接孔(5.1),所述缸体(5)外端靠近外缘位置沿周向设有多个缸孔(5.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每组内的所述微型凹坑(5.6)沿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凹坑(5.6)外轮廓为长200~400μm且长宽比为2~3的矩形,所述微型凹坑(5.6)的深度为2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微型凹坑(5.6)之间的距离为200~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5)外端中心设有凸台(5.2),所述凸台(5.2)对应的中心轴腔内周壁设有花键。

6.一种抗缸体倾覆的双联轴向柱塞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远江董崇远孙志远殷雨昂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立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