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445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包括第一、二转移路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基于多条转移路径,降低胸锡林返回负荷,且各转移路径形成纤维的拉伸、缩合、贴合,同时分层转移中不仅降低纤维堆积、缠绕及堵塞的概率,而且降低出现棉结和白点的概率,进而提升纤维梳理转移的均匀度、强度和生产率,此外,路径可选,实用性强;另一方面基于单向转移段的顶底阻隔,避免缩合中的气流干扰,同时也降低纤维转移不充分或不完全概率,此外基于各转移路的出网速度和时间的协作,以使得各转移路径保持缠绕端部对齐且由内向外逐层加厚的转移至大锡林,从而消除纤维网的厚薄不均,提升纤维网的密度、强度,适用于各种纤维的转移和梳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梳理机,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


技术介绍

1、梳理机是一种用于加工纤维的纺织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对经过初步加工的纤维原料进行开松混和除杂,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及单根纤维状,形成网状纤维薄层。

2、目前,在胸锡林和大锡林之间通过纤维网转移结构进行纤维的转移,其中转移结构包括中道夫和中转移辊,且自胸锡林纤维绕过中道夫后再由中转移辊将纤维转移至大锡林上,但是,随着纤维的旦数、产品的克重、转移速度等需要,若采用中道夫转移细旦纤维(超细纤维),会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3、1)细旦纤维比表面积大、质量轻、柔软易弯曲,现有中道夫的针布设计(如齿密、齿形、角度、高度)或表面状态(如光洁度)可能不适合有效抓取和释放如此纤细、易缠结的纤维,造成细旦纤维转移不充分,那么纤维会吸附在道夫针布上难以剥离,形成滞留点,进而发展成棉结(核心危害:破坏纤维均布,形成致密硬块;终端后果:过滤阻塞/力学弱区/细菌温床)和白点(核心危害:局部纤维缺失,结构连续性中断;终端后果:漏液/破洞/防护失效);p>

4、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位于左右布局的胸锡林和大锡林之间,且包括中道夫和中转移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层剥取为由上而下依次先后进行;逐层加厚为由下而上依次先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层剥取的厚度之和等于胸锡林上纤维层的厚度;和/或,分层剥取为等厚度分层;逐层加厚为等厚度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逐层加厚中,各出网速度和时间的协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位于左右布局的胸锡林和大锡林之间,且包括中道夫和中转移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层剥取为由上而下依次先后进行;逐层加厚为由下而上依次先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层剥取的厚度之和等于胸锡林上纤维层的厚度;和/或,分层剥取为等厚度分层;逐层加厚为等厚度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逐层加厚中,各出网速度和时间的协作,以出网速度保持相等,改变出网时间以使得运动至各出料端的缠绕端对齐贴合加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路径位于下部,所述第一转移路径的单向转移段位于底部;所述第二转移路径为一条,且布局于所述第一转移路径的上方,所述第二转移路径的单向转移段位于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移路径的出网缠绕于大锡林并随着转移,且经过第二转移路径的出料端时,由同步运动的纤维网与内层纤维网自端部对齐贴合,并随着大锡林转动完成纤维网转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中道夫分层转移的多用型纤维网转移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移路径所形成出网速度为v1,出网的行程为s1,且出网所需时间为t1,第二转移路径所形成出网速度为v2,出网的行程为s2,且出网所需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宏袁祥生吴建苏
申请(专利权)人:瑞法诺苏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