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361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钻孔攻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包括加工箱、加工装置和调节装置;加工箱内部沿顺时针方向呈环形均匀设置有第一钻孔工位、第二钻孔工位、第三钻孔工位、空位、第一攻丝工位和第二攻丝工位共六个工位;加工装置包括分别位于除空位之外的其余五个工位处的五组驱动机构以及分别被五组驱动机构驱动的五组加工头;调节装置包括转盘、锥齿盘、六组装夹旋转机构和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装置,装夹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转盘外周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上并与锥齿盘啮合的锥齿轮以及设置在转轴外端的装夹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调节壳体至不同工位,在多个工位对壳体端面和侧面进行钻孔或攻丝处理,加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攻丝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机壳体前端面设计通孔,后端面和侧面设计螺纹孔,加工时需要分别使用钻孔设备和攻丝设备来对电机壳体进行钻孔和攻丝处理,需要多次装夹和拆卸,操作繁琐。

2、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8747381b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侧边钻孔攻丝一体装置,包括机架、钻孔装置、攻丝装置、前后传送装置、下限位装置、提升装置、上前后平移装置、下落支撑装置、电机壳体和长方体状的壳体支撑板;电机壳体可拆卸式设置在壳体支撑板的上端面;攻丝单元位于钻孔单元的正上方;下限位装置用于钻孔时限位壳体支撑板;提升装置用于提升壳体支撑板。本装置大大减少了钻孔攻丝设置的占地面积,操作人员无需上下提取电机壳体和钻孔攻丝之间的传送,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支出。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虽然集成了钻孔和攻丝功能,但只能对电机壳体侧面进行钻孔攻丝,如果还想对壳体端面进行钻孔或攻丝,则需要拆卸并调整壳体方位,重新装夹,多次拆装使得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锥齿轮(13)和锥齿盘(11)的传动比为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装夹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轴(12)外端的转动架(40)、设置在转动架(40)上的导向杆(51)、与导向杆(51)平行并转动设置在转动架(40)上的丝杠(50)、滑动设置在导向杆(51)上并与丝杠(50)螺纹连接的移动板(46)以及驱动丝杠(50)转动的驱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锥齿轮(13)和锥齿盘(11)的传动比为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装夹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轴(12)外端的转动架(40)、设置在转动架(40)上的导向杆(51)、与导向杆(51)平行并转动设置在转动架(40)上的丝杠(50)、滑动设置在导向杆(51)上并与丝杠(50)螺纹连接的移动板(46)以及驱动丝杠(50)转动的驱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动架(40)内侧一端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卡台一(41),移动板(46)可拆卸连接有与卡台一(41)相对分布的卡台二(47),卡台一(41)和卡台二(47)均为圆形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动架(40)上滑动设置有滑杆(43),滑杆(43)一端连接有按钮(44),另一端连接有将壳体(52)推正的推台(42),滑杆(43)外周套设有弹簧(45),弹簧(45)两端分别与转动架(40)和推台(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壳体智能制造用钻孔攻丝设备,其特征在于,加工箱包括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且底端敞口的箱体(1)、分别设置在除空位之外其余五个工位处的五个安装罩(14)、设置在底座(3)上且底端与箱体(1)底端之间形成落屑通道的支座(2)、设置在锥齿轮(13)外围并供转轴(12)转动安装的防护罩(121)、位于支座(2)和箱体(1)下方的托板(4)以及设置在底座(3)上并驱动托板(4)向上封堵或向下远离落屑通道的气缸(5),箱体(1)顶部具有分别与五个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瑞莱航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