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351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40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护坡,涉及新能源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护坡本体和护坡装置,护坡本体上设有存水箱、喷头管、浇灌喷头、浇灌管、泵、太阳能板及种植区,存水箱通过防溢管与河道连通,动态调节水位并实现雨水收集;浇灌系统由泵驱动,通过太阳能供电对植被进行灌溉;护坡装置包括自适应防护结构和水产养殖模块;压力存水槽蓄水后驱动挤压板下压,联动活动杆伸缩防护板,抵御水流冲刷,避免种植区水土流失;伺服电机通过拉索与滑轮组控制养殖网箱升降,适应水位变化并提升经济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智能控制、新能源驱动及模块化设计,实现护坡结构自适应调节、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优化,适用于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1、河道生态护坡是以工程力学、生态学为基础,通过植物与工程结构结合,实现岸坡稳定、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的综合技术。其核心功能包括:护坡加固:利用植物根系锚固土体,增强抗冲刷能力;水土保持:减少降雨溅蚀,控制土壤流失,降低地下水位压力;生态修复:促进微生物活动,恢复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2、现有的单一功能的生态护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护坡正向多功能集成发展,其中植被护坡依赖草本与灌木根系固土,但未充分利用水体资源,缺乏经济附加功能。

3、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生态护坡,不仅能保障河道安全,还可实现生态效益与工程效益的协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坡,解决现有的护坡功能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包括护坡本体、以及固定于护坡本体上的护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包括护坡本体(1)、以及固定于护坡本体(1)上的护坡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本体(1)上表面固定有浇灌支架(101),所述浇灌支架(101)上固定有喷头管(102),所述喷头管(102)一表面设置有若干浇灌喷头(103),所述护坡本体(1)上表面一侧埋设有存水箱(104),所述存水箱(104)侧壁下端与喷头管(102)支架连通有浇灌管(105),所述浇灌管(105)周侧面设置有泵(106),所述存水箱(104)内底表面固定有防溢管(107),所述存水箱(104)与河道通过防溢管(107)连通,所述存水箱(104)上表面设置有控制箱(108),所述控制箱(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包括护坡本体(1)、以及固定于护坡本体(1)上的护坡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本体(1)上表面固定有浇灌支架(101),所述浇灌支架(101)上固定有喷头管(102),所述喷头管(102)一表面设置有若干浇灌喷头(103),所述护坡本体(1)上表面一侧埋设有存水箱(104),所述存水箱(104)侧壁下端与喷头管(102)支架连通有浇灌管(105),所述浇灌管(105)周侧面设置有泵(106),所述存水箱(104)内底表面固定有防溢管(107),所述存水箱(104)与河道通过防溢管(107)连通,所述存水箱(104)上表面设置有控制箱(108),所述控制箱(108)内部设有控制面板和蓄电池;所述存水箱(104)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箱门(109);所述护坡本体(1)倾斜面上设置有若干种植区(1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11)下端均固定有安装板(2014),所述安装板(2014)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015),两组所述支撑杆(2011)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2015)与护坡本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收缩槽(2016)呈线性阵列设置,且防护收缩槽(2016)与安装板(2014)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013)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活动通孔(2017)相适应,所述活动杆(2013)与活动通孔(2017)之间滑动配合,且延伸至防护收缩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坤李洋陈飞翔曾阳朱峰彭广东汪涛杨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