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287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包括下集单元、水冷单元和上集单元,所述下集单元的上端与所述水冷单元相连通,所述水冷单元的上端与所述上集单元相连通,所述上集单元的上端连接有集汽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下集单元、水冷单元和上集单元,可以将水通过燃烧腔进行燃烧加热,被加热的水可以形成蒸汽被汇集入集汽箱内,最后通过排汽管排出,并且利用密封保温单元,不仅可以对被加热主体进行很好的密封保温,也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烟流道,从而可以有效的利用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的余热,不仅有效降低了排出后的烟气温度,节约燃料能源,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大提升蒸汽的蒸发量,提升蒸汽产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具体为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1、蒸汽发生器是一种把管内流动的水加热成蒸汽,对外快速输出蒸汽的热能转换设备。随着蒸汽量的加大其体积和水容量也要加大,当水容量超过30l就属于需要纳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特种设备之锅炉的范畴。因此,为保障使用的安全性,一般将其水容量设置在30l以内,这样就导致其蒸发量(产汽量)受限。

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蒸汽发生器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传统的被加热水管一般仅布置在燃烧室(或燃烧腔)的两侧,利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对水管进行加热,而加热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或热气)则被排出,为了提升蒸发量,则需要增加燃烧室的长度或高度,造成其体积、尺寸过大,烟气温度过高一般也仅利用降温水箱对其进行热量回收及降温,但效果不佳,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的蒸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集单元(11)、水冷单元(12)和上集单元(13),所述下集单元(11)的上端与所述水冷单元(12)相连通,所述水冷单元(12)的上端与所述上集单元(13)相连通,所述上集单元(13)的上端连接有集汽箱(16),且集汽箱(16)的上端设有排汽管(17),所述下集单元(11)、水冷单元(12)和上集单元(13)的外部设有密封保温单元(19),所述密封保温单元(19)包括第一侧罩(14)和第二侧罩(15),且密封保温单元(19)内设有烟流道(35),所述密封保温单元(19)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排烟口(34),所述烟流道(35)包括燃烧腔(30)、第一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集单元(11)、水冷单元(12)和上集单元(13),所述下集单元(11)的上端与所述水冷单元(12)相连通,所述水冷单元(12)的上端与所述上集单元(13)相连通,所述上集单元(13)的上端连接有集汽箱(16),且集汽箱(16)的上端设有排汽管(17),所述下集单元(11)、水冷单元(12)和上集单元(13)的外部设有密封保温单元(19),所述密封保温单元(19)包括第一侧罩(14)和第二侧罩(15),且密封保温单元(19)内设有烟流道(35),所述密封保温单元(19)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排烟口(34),所述烟流道(35)包括燃烧腔(30)、第一热烟道(31)、第二热烟道(32)、第三热烟道(33),且燃烧腔(30)通过第一热烟道(31)、第二热烟道(32)、第三热烟道(33)与排烟口(3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集单元(11)包括多个下通管(112)及下主管(111),所述下通管(112)与下主管(111)之间相连通,所述下主管(111)的上端与水冷单元(1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单元(12)包括与安装在下主管(111)上的第一水冷模块(121)、第二水冷模块(122)和第三水冷模块(123),所述第一热烟道(31)设置在第二侧罩(15)与第一水冷模块(121)之间,所述第二热烟道(32)设置在第一水冷模块(121)与第二水冷模块(122)之间,所述燃烧腔(30)设置在第二水冷模块(122)与第三水冷模块(123)之间,所述第三热烟道(33)设置在第三水冷模块(123)与第一侧罩(14)之间,所述燃烧腔(30)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热烟道(33)、第二热烟道(32)相连通,所述第二热烟道(32)远离燃烧腔(30)的一侧与第一热烟道(3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单元(13)包括连接在第一水冷模块(121)、第二水冷模块(122)和第三水冷模块(123)上端的多个上主管(131),且上主管(13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板(132),且上封板(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罩(14)和第二侧罩(15)固定连接,所述上主管(131)的上端通过上接管(133)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喜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尚亿热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