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外墙墙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深入推进和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已成为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居住舒适性的重要手段,传统外墙保温系统主要分为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芯保温三种形式,近年来,部分企业尝试将保温层与装饰层进行一体化设计,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
2、传统的一体化保温墙板在工作过程中,都是直接将外墙体直接进行覆盖在其中,但当室内着火时,会使墙体的温度进行升高,且因外部被一体化保温墙板进行包裹,不能第一时间有效的使墙体的温度进行散发,因此会使建筑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长时间可能导致墙体内部的强度结构被破坏,同时,传统的一体化保温墙板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将一体化保温墙板进行吊装并进行固定螺钉,相对较为麻烦,且后期具有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能够解决当着火时墙壁的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墙壁强度被损坏的问题。
2、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端设置有组装槽(2),所述组装槽(2)的两侧内壁的上端均设置有缓冲机构(6);所述固定框(1)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固定机构(7),所述组装槽(2)的后端内壁的四个拐角处和中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5);所述组装槽(2)的后端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弹开机构(8);所述组装槽(2)的两侧内壁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保温墙板(3);所述保温墙板(3)的后端外壁开设在有多个导流槽(4),用于对周围流动的风进行导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前端设置有组装槽(2),所述组装槽(2)的两侧内壁的上端均设置有缓冲机构(6);所述固定框(1)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固定机构(7),所述组装槽(2)的后端内壁的四个拐角处和中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5);所述组装槽(2)的后端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弹开机构(8);所述组装槽(2)的两侧内壁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保温墙板(3);所述保温墙板(3)的后端外壁开设在有多个导流槽(4),用于对周围流动的风进行导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安装在所述组装槽(2)两侧内壁的安装槽(601),所述安装槽(6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缓冲罐(604),所述缓冲罐(604)靠近所述组装槽(2)的中部的一侧均设置有收纳辊(602),所述收纳辊(602)的辊身绕设有拉伸绳索(603),所述收纳辊(602)的一侧侧贯穿至所述缓冲罐(604)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缓液搅轮(6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与所述组装槽(2)后端内壁固定连接的两个安装块(501),两个所述安装块(501)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滑杆(503),所述滑杆(503)的杆身的两端均套设有阻尼弹簧(504),所述滑杆(503)的杆身中部均套设有两个紧固框(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固定板(702),所述固定板(702)的前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705),所述承接柱(705)的前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锥(701);所述承接柱(705)的柱身前端开设有卡接槽(704),所述紧固框(502)均与所述卡接槽(704)卡接配合,用于使得所述安装机构(5)与所述固定机构(7)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保温一体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开机构(8)包括安装在所述组装槽(2)后端内壁上的端中部两侧开设在有第一空槽(802)和第二空槽(803),所述第一空槽(802)和所述第二空槽(803)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铜片(808)和第二铜片(804),所述组装槽(2)的后端内壁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立柱(810),所述立柱(810)的外壁套设有承压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毅,刘煜东,王洪宝,王俊瑞,刘逸飞,唐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