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衰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260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阻衰减器,具体涉及电阻衰减器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所述电阻衰减器包括绝缘基板、第一导体模块、第二导体模块、第一电阻板、第二电阻板、第三电阻板、第一接地模块和第二接地模块;第一导体模块、第二导体模块和第一电阻板均设于绝缘基板的顶面,第一导体模块和第二导体模块分别设于第一电阻板相对的两侧,第一导体模块与第二导体模块均包括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和第三导体板;第一导体板的横截面为L形,第一导体板具有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第二导体板的一侧与第一导体板的第一内侧壁接触,第二导体板远离第一内侧壁的一侧与第三导体板的一侧接触;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和第三导体板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空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阻衰减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阻衰减器。


技术介绍

1、电阻式衰减器(resistor attenuator)是一种根据电阻分压原理制成的衰减器,其核心部件为电阻。通过调整电阻的阻值,可以实现对信号幅度的衰减。电阻式衰减器基于欧姆定律和电压分配原理;当输入信号通过电阻式衰减器时,信号会在电阻上产生压降。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上的电压降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与电阻的阻值也成正比。因此,通过调整电阻的阻值,可以控制信号在电阻上的压降,从而实现信号幅度的衰减。

2、在现有技术中的电阻衰减器存在因电阻衰减器内部各个导体之间信号噪声干扰,从而造成衰减度不稳定、功率不足以及频率特性较低的问题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阻衰减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电阻衰减器存在因电阻衰减器中导体之间的信号噪声干扰,从而造成衰减度不稳定、功率不足以及频率较低的问题发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衰减器,利用第一导体板、第二导体板和第三导体板之间形成的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阻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衰减器包括绝缘基板(1)、第一导体模块(2)、第二导体模块(3)、第一电阻板(4)、第二电阻板(5)、第三电阻板(6)、第一接地模块(7)和第二接地模块(8);第一导体模块(2)、第二导体模块(3)和第一电阻板(4)均设于绝缘基板(1)的顶面,第一接地模块(7)和第二接地模块(8)分别设于绝缘基板(1)的两侧,且第一接地模块(7)通过第二电阻板(5)与第一导体模块(2)连接,第二接地模块(8)通过第三电阻板(6)与第二导体模块(3)连接;第一导体模块(2)和第二导体模块(3)分别设于第一电阻板(4)相对的两侧,第一导体模块(2)与第二导体模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阻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衰减器包括绝缘基板(1)、第一导体模块(2)、第二导体模块(3)、第一电阻板(4)、第二电阻板(5)、第三电阻板(6)、第一接地模块(7)和第二接地模块(8);第一导体模块(2)、第二导体模块(3)和第一电阻板(4)均设于绝缘基板(1)的顶面,第一接地模块(7)和第二接地模块(8)分别设于绝缘基板(1)的两侧,且第一接地模块(7)通过第二电阻板(5)与第一导体模块(2)连接,第二接地模块(8)通过第三电阻板(6)与第二导体模块(3)连接;第一导体模块(2)和第二导体模块(3)分别设于第一电阻板(4)相对的两侧,第一导体模块(2)与第二导体模块(3)均包括第一导体板(10)、第二导体板(20)和第三导体板(30);第一导体板(10)的横截面为l形,第一导体板(10)具有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第二导体板(20)的一侧与第一导体板(10)的第一内侧壁接触,第二导体板(20)远离第一内侧壁的一侧与第三导体板(30)的一侧接触;第一导体板(10)、第二导体板(20)和第三导体板(30)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空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衰减器,其特征在于,中空空隙(9)的宽度与第二导体板(20)的宽度保持一致,中空空隙(9)的长度与第二导体板(20)和第二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阻衰减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体板(20)的宽度范围为0.4-0.7mm,第二导体板(20)与第二内侧壁的间距为0-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衰减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阻板(4)设于绝缘基板(1)的顶面中部,第一电阻板(4)相对的两侧分别接触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波朱清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天亚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