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237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及其制备方法,配方包括:去离子水、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油茶籽油甘油二酯、角鲨烷、霍霍巴籽油、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硬脂酸甘油酯、乙酰基六肽‑8、棕榈酰三肽‑1、维生素E、1,2‑己二醇、辛甘醇、增稠剂和pH调节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功效方面,通过油茶籽油甘油二酯、乙酰基六肽‑8、棕榈酰三肽‑1和维生素E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抗皱紧致;在肤感方面,通过角鲨烷、霍霍巴油搭配轻乳化体系和微量黄原胶,打造丝绒哑光质地,柔滑不粘腻;在安全性方面,使用安全无致敏的1,2‑己二醇和辛甘醇防腐,无刺激性成分,适合各种肤质,降低过敏风险,给消费者带来可靠、舒适的护肤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具体为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面霜作为护肤品中的重要品类,是一种呈浓稠膏状质地的半固体化妆品。它主要由油相、水相、乳化剂、活性成分以及其他添加剂等多种成分组成。面霜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不仅可以减少皮肤水分的散失,起到保湿的作用,还能为肌肤补充所需的营养成分,是肌肤护理流程中的关键一环。但现有面霜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面霜仅针对单一皮肤衰老因素起作用,难以全面改善皮肤皱纹和松弛问题,例如一些抗皱面霜仅依靠简单的保湿成分紧致皮肤,无法从根本上促进胶原蛋白再生或抑制导致皮肤衰老的酶活性,致使抗皱紧致效果有限;2.在肤感方面,许多面霜为追求滋润度,过度添加油脂成分,使得产品质地油腻厚重,容易堵塞毛孔,给消费者带来不佳的使用感受,降低了产品的实用性和消费者的接受度;3.部分面霜在防腐体系上使用刺激性较强的防腐剂,不仅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还与当下消费者对温和、安全化妆品的需求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配方包括:去离子水、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油茶籽油甘油二酯、角鲨烷、霍霍巴籽油、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硬脂酸甘油酯、乙酰基六肽-8、棕榈酰三肽-1、维生素E、1,2-己二醇、辛甘醇、增稠剂和pH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是:60-70%的去离子水、3-7%的甘油、1-5%的丁二醇、1-3%的透明质酸钠、4-12%的油茶籽油甘油二酯、3-8%的角鲨烷、1-5%的霍霍巴籽油、2-4%的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3%的硬脂酸甘油酯、1-3%的乙酰基六肽-8、0.5-1.5%的棕榈酰三肽-1、0.2-0.8%的维生素E、0.2-0.8%的1...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配方包括:去离子水、甘油、丁二醇、透明质酸钠、油茶籽油甘油二酯、角鲨烷、霍霍巴籽油、鲸蜡硬脂基葡糖苷、硬脂酸甘油酯、乙酰基六肽-8、棕榈酰三肽-1、维生素e、1,2-己二醇、辛甘醇、增稠剂和ph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是:60-70%的去离子水、3-7%的甘油、1-5%的丁二醇、1-3%的透明质酸钠、4-12%的油茶籽油甘油二酯、3-8%的角鲨烷、1-5%的霍霍巴籽油、2-4%的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3%的硬脂酸甘油酯、1-3%的乙酰基六肽-8、0.5-1.5%的棕榈酰三肽-1、0.2-0.8%的维生素e、0.2-0.8%的1,2-己二醇、0.2-0.8%的辛甘醇、0.1-0.3%的增稠剂和0.2-0.8%的ph调节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分别是:64.8%的去离子水、5%的甘油、3%的丁二醇、2%的透明质酸钠、8%的油茶籽油甘油二酯、5%的角鲨烷、3%的霍霍巴籽油、2.5%的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5%的硬脂酸甘油酯、2%的乙酰基六肽-8、1%的棕榈酰三肽-1、0.5%的维生素e、0.5%的1,2-己二醇、0.5%的辛甘醇、0.2%的增稠剂和0.5%的ph调节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油茶籽油甘油二酯的抗皱紧致面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慧慧杨光永杨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秦湘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