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及加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189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及加密方法,该装置包括:包括光束预处理模块、伪彩图生成模块、分束镜与密文图像生成模块。该方法包括:对红色激光信号与蓝色激光信号分别进行光束预处理,输出具有两种波长的平行出射激光信号;根据具有两种波长的平行出射激光信号进行调制与傅里叶变换处理,生成双通道伪彩密文图像;对双通道伪彩密文图像进行分束处理,得到双通道伪彩密文图像;采集双通道伪彩密文图像,生成双通道光学密文图像及傅里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多个光学通道的并行加密,显著提升了信息的加密效率以及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及加密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信息加密安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加密安全,尤其涉及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及加密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信息时代,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在低功耗条件下高速处理海量数据,成为了人们亟待攻克的难题。尤其是在秘密信息传输过程中,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信息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因此,研发一种安全且高效的信息加密技术,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凭借并行处理、运算速度快以及功耗低等显著特点,在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运用光学信息处理手段来处理海量隐私数据,能够充分发挥其高速和低功耗的技术优势,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提出并论证了多种光学加密方法。例如,双随机相位编码方案在输入平面和傅里叶频谱平面引入两个独立的随机相位掩模来加密信息,从而开启了光学图像加密的新领域。与此同时,基于混沌的图像加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其具有复杂性、遍历性和敏感性,适用于密码学。自混沌首次被引入密码学以来,众多混沌系统逐渐被应用于图像加密。除此之外,超表面作为人工设计的微纳结构,以其超薄的厚度能有效地调整光的各种自由度,在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束预处理模块、伪彩图生成模块、分束镜与密文图像生成模块,所述光束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伪彩图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伪彩图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束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束镜的输出端与所述密文图像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预处理模块具体包括红光激光器、蓝光激光器、第一激光扩束器、第二激光扩束器、第一光阑、第二光阑、反射镜与二向色镜,沿着所述红光激光器的光束输出方向依次放置所述第一激光扩束器与所述第一光阑,所述第一光阑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束预处理模块、伪彩图生成模块、分束镜与密文图像生成模块,所述光束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伪彩图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伪彩图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束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分束镜的输出端与所述密文图像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预处理模块具体包括红光激光器、蓝光激光器、第一激光扩束器、第二激光扩束器、第一光阑、第二光阑、反射镜与二向色镜,沿着所述红光激光器的光束输出方向依次放置所述第一激光扩束器与所述第一光阑,所述第一光阑的光束输出端放置所述二向色镜,沿着所述蓝光激光器的光束输出方向依次放置所述第二激光扩束器与所述第二光阑,所述第二光阑的光束输出端放置所述反射镜,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dmd的波长复用双通道动态信息加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伪彩图生成模块具体包括第一dmd、第一傅里叶透镜、第二dmd与第二傅里叶透镜,所述第一dmd、所述第一傅里叶透镜、所述第二dmd与所述第二傅里叶透镜沿着光路的输出方向依次摆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天华李鹏腾于浩洋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