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转接装置及电池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187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转接装置及电池包。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一种线束转接装置包括连接器、正极转接元件和负极转接元件。连接器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电连接。正极转接元件包括正极公端和正极母端,正极公端用于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正极母端与连接器的另一端电连接,且正极公端和正极母端可拆卸电连接。负极转接元件包括负极公端和负极母端,负极公端用于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负极母端与连接器的另一端电连接,且负极公端和负极母端可拆卸电连接。该线束转接装置能够极大减少连接器的插拔次数,改善连接器端子接触不良和发热问题,从而增加连接器寿命,且提高了连接器接触可靠性,降低了换电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电池设备,特别涉及到一种线束转接装置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池包的线束连接一般采用连接器与电池模组的总正和总负连接,从而实现电池模组与整车连接。当电池包需要更换时,整车端的连接器需要拔掉,与电池端连接器分离,电池端连接器随同电池包一起从整车取出,再将整车端连接器与新的电池端连接器插接,从而完成电池包换电。

2、但该方式中,整车端连接器不断被插拔,随着插拔次数增多,整车端连接器端子镀层会破坏,接触阻抗会增大,换电后可能会引起整车端连接器和电池端连接器端子接触和发热问题,电池包的放电、充电危险性会增加,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整车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线束转接装置及电池包,旨在解决整车端连接器不断被插拔,导致整车端连接器和电池端连接器端子接触不良和发热问题,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整车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线束转接装置。

3、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包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公端包括第一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绝缘外壳朝向所述正极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块,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公端还包括第一公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公端子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转接装置还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转接装置,用于与电池模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公端包括第一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绝缘外壳朝向所述正极母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块,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公端还包括第一公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公端子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转接装置还包括过流保护器,所述过流保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的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过流保护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端子和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过流保护器的电流大于阈值时,所述过流保护器能够断开所述第一母端子和所述连接器的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器包括熔断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熔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熔断器分别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通张家乐温欣鹏温经斌王凯辉刘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