楦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038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楦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是帽圈为一环状物,在一处切开,形成缺口,缺口一边为外帽圈,另一边为内帽圈,在外帽圈内侧连接外扣槽,内帽圈在外扣槽内,在内帽圈外侧连接内扣槽,外帽圈在内扣槽内,手柄折叠并呈V字形二段,折叠轴上绕上弹簧,手柄一段连接在外帽圈内侧上,另一段连接在内帽圈内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手工操作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等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容易将楦帽器放入帽沿内,然后从里向外撑开帽沿,以冷定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服装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楦帽器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专利技术之前,对大沿帽帽沿定型采用木模内撑,完全手工作坊式操作, 效率低,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也达不到现代制作工艺的要求,以及手工定型的用 力大小不一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楦帽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楦帽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帽圈为一环状物,在一处切开,形成缺口,缺口一边 为外帽圈,缺口另一边为内帽圈,在外帽圈靠近缺口处内侧连接外扣槽,内帽圈在外扣槽 内,在内帽圈靠近缺口处外侧连接内扣槽,外帽圈在内扣槽内,手柄折叠并呈V字形二段, 折叠轴上绕上弹簧,手柄一段连接在外帽圈内侧上,另一段连接在内帽圈内侧上。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很容易将楦帽器放入帽沿内,然后从里向外撑开帽 沿,以冷定型;效率高,质量有保证,适应于大工业化生产。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描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图1中内扣槽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帽圈4整体是一个环形金属圈,本例采用铁皮制成;在帽圈4任一处切开,形成一 个缺口,缺口的一边为外帽圈5(图1中右中部分帽圈4),缺口的另一边为内帽圈6(图1中 右下部分帽圈4);在外帽圈5上固定连接一个内扣槽7,内扣槽7的槽在外帽圈5内侧,内 帽圈6穿过内扣槽7并可在内扣槽7内移动;在内帽圈6上固定连接一个外扣槽3,外扣槽 3的槽在内帽圈6的外侧,外帽圈5穿过外扣槽3并可在外扣槽3内移动;手柄1呈V字形 折叠状,手柄1 一段的端点固定连接在内帽圈6内侧上,离开内帽圈6与外帽圈5的缺口处 稍远一点;手柄1的另一段的端点固定连接在外帽圈5上,接近内帽圈6与外帽圈5的缺口 处;手柄1折叠处的折叠轴或铰链轴上绕有开口簧2,开口簧2的一段或一端在手柄1呈V 字形的一段内侧并始终保持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开口簧2的另一段或一端在手柄1呈V 字形的另一段内侧并始终保持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运用本技术工作时本技术处于正常状态时,由于手柄1上的开口簧2的弹力作用,手柄1处于张 开状态,整体帽圈4处于直径最大时。当需要将本技术放置在帽沿内时,用手抓住手柄1上的把手(图1中手柄IV 字形二段外侧的突出物即是把手),相向用力,则由于手柄1 一段连接在内帽圈6内侧上,而 另一段是连接外帽圈5内侧(内扣槽7)上,因而手柄IV字形二段的夹角变小,即外帽圈5 及上的内扣槽7移动(图1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内帽圈6在内扣槽7内移动或滑动,从而 使整体帽圈4直径变小,因此可以顺利将本技术放置在大沿帽的帽沿内,并紧帽沿内 圈,然后放开手柄1,则使手柄1在开口簧2的弹力作用下,内扣槽7又向相反方向即逆时针 方向移动,使整体帽圈4直径恢复正常状态即直径最大时,从而对帽沿进行冷定型;定型结 束后,按下手柄1相向用力,使帽圈4整体直径变小后,取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楦帽器,其特征在于帽圈为一环状物,在一处切开,形成缺口,缺口一边为外帽圈,缺口另一边为内帽圈,在外帽圈靠近缺口处内侧连接外扣槽,内帽圈在外扣槽内,在内帽圈靠近缺口处外侧连接内扣槽,外帽圈在内扣槽内,手柄折叠并呈V字形二段,折叠轴上绕上弹簧,手柄一段连接在外帽圈内侧上,另一段连接在内帽圈内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楦帽器,其特征在于帽圈为一环状物,在一处切开,形成缺口,缺口一边为外帽圈,缺口另一边为内帽圈,在外帽圈靠近缺口处内侧连接外扣槽,内帽圈在外扣槽内,在内帽圈靠近缺口处外侧连接内扣槽,外帽圈在内扣槽内,手柄折叠并呈V字形二段,折叠轴上绕上弹簧,手柄一段连接在外帽圈内侧上,另一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际华三五○三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