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7788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下料管一、支撑架以及搅拌桶,所述下料管一的外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CCD相机,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储存机构和搅拌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储存与配比分离:现有设备多采用“粉碎后直接混合”的单流程模式,未设置分储单元,导致原料易交叉污染,且人工配比误差率高,难以满足不同植物对基质理化性质的精准需求以及出料控制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具体的,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普及,泥炭、珍珠岩等原料制备的栽培基质因透气性、保水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基质制备设备在原料处理、配比精度及出料控制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

2、储存与配比分离:现有设备多采用“粉碎后直接混合”的单流程模式,未设置分储单元,导致原料易交叉污染,且人工配比误差率高,难以满足不同植物对基质理化性质的精准需求。

3、出料控制不足:混合后的基质常因出料口设计不合理导致瞬时出料量过大,尤其在连续生产场景中易发生物料外溢,既浪费原料又污染操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储存与配比分离:现有设备多采用“粉碎后直接混合”的单流程模式,未设置分储单元,导致原料易交叉污染,且人工配比误差率高,难以满足不同植物对基质理化性质的精准需求;出料控制不足:混合后的基质常因出料口设计不合理导致瞬时出料量过大,尤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3),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5)、下料管一(6)、支撑架(9)以及搅拌桶(12),所述下料管一(6)的外侧设置有电磁阀(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CCD相机(8),所述支撑架(9)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储存机构(10)和搅拌机构(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且出料口(13)的端部连接有出料控制机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3),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粉碎组件(5)、下料管一(6)、支撑架(9)以及搅拌桶(12),所述下料管一(6)的外侧设置有电磁阀(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ccd相机(8),所述支撑架(9)的外侧设置有旋转储存机构(10)和搅拌机构(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且出料口(13)的端部连接有出料控制机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105)与支撑架(9)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5)的输出端与旋转盘(10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储存桶(102)的数量为四组并呈阵列分布,所述储存桶(102)与旋转盘(101)之间为一体结构,且下料管二(103)与储存桶(102)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二(103)贯穿旋转盘(101)的中部,所述流量控制阀(104)的数量与下料管二(103)的数量相等,且流量控制阀(104)与控制面板(4)之间为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按钮与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与电池,所述控制电路板与ccd相机(8)和电磁阀(7)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生长基质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组件(5)包括粉碎电机(51),且粉碎电机(51)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杆(5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从动杆(53),所述主动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嫦娥何仕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花托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