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接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408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为高频接收电路经过图像伴音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至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分别连接有图像输出电路及功放电路,所述的功放电路连接于伴音输出电路。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红外接收器提高了输入电压的数值范围,同时减少了电路干扰的影响及增加了输出电压的稳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波调频音视接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接收器
技术介绍
目前,红外接收器的使用是很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例如红外遥控系统中,红外接收器在系统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纷纷采用红外接收器。而且在工业生产中,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目前,具有接收音视频信号功能的红外接收器采用的是使用900MHZ频带、调幅调谐方式,但其图像质量受制于调幅调谐方式,容易受干扰,使用距离短,图像质量欠佳。而且该频带也因为有众多的无线通信产品使用时受到互相干扰十分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红外接收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为高频接收电路经过图像伴音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至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分别连接有图像输出电路及功放电路,所述的功放电路连接于伴音输出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电路为红外接收管TR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7连接到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14引脚,电阻R7和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2接地,红外接收管TR的另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8、滤波电容C3接地;所述的加密电路为信号处理器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2接地,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4至其15引脚,IC2的15引脚经电阻R33、电阻R32至其1引脚。本技术的优点为:提高了输入电压的数值范围,同时减少了电路干扰的影响及增加了输出电压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红外接收机结构方框图;图2为红外接收机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接收器,电路为高频接收电路经过图像伴音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至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分别连接有图像输出电路及功放-->电路,所述的功放电路连接于伴音输出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的红外遥控电路为红外接收管TR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7连接到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14引脚,电阻R7和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2接地,红外接收管TR的另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8、滤波电容C3接地;所述的加密电路为信号处理器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2接地,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4至其15引脚,IC2的15引脚经电阻R33、电阻R32至其1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红外接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电路为高频接收电路经过图像伴音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至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分别连接有图像输出电路及功放电路,所述的功放电路连接于伴音输出电路;  所述的红外遥控电路为红外接收管TR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7连接到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14引脚,电阻R7和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公共端通过电容C2接地,红外接收管TR的另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8、滤波电容C3接地;  所述的加密电路为信号处理器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2接地,IC2的13引脚经过电阻R35、电阻R34至其15引脚,IC2的15引脚经电阻R33、电阻R32至其1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接收器,其特征在于,电路为高频接收电路经过图像伴音信号处理电路连接至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和加密电路分别连接有图像输出电路及功放电路,所述的功放电路连接于伴音输出电路;所述的红外遥控电路为红外接收管TR一输出端经过电阻R7连接到振荡信号处理器IC1的14引脚,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道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永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