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轭架、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的牵引装置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7248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54
一种牵引装置组件(76、78),其用于在组装列车编组和列车编组进行在轨操作时缓冲施加到所述中心底梁构件上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该牵引装置组件包括均沿轴向安装在轭架(20)内的弹性缓冲构件(102)和摩擦机构(220),摩擦机构设置在弹性缓冲构件的前端与前车钩随动件(60)之间。也可以设置一对弹性缓冲构件,摩擦机构安装在该对弹性缓冲构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与2007年5月1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No.60/926,987相关并且要求其优先权。本申请还与下述同时提交的申请紧密相关:专利技术名称为“Compressible Elastomeric Spring(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专利技术名称为“Plate For A CompressibleElastomeric Spring(用于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板)”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专利技术名称为“Elastomeric Pad For A CompressibleElastomeric Spring(用于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弹性体垫)”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专利技术名称为“Method of Making CompressibleElastomeric Spring(制造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方法)”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专利技术名称为“Method of Making Elastomeric Pad For ACompressible Elastomeric Spring(制造用于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弹性体垫的方法)”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专利技术名称为“CombinationYoke and Elastomeric Draft Gear(组合轭架和弹性体牵引装置)”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以及专利技术名称为“Elastomeric Draft GearHaving Housing(具有壳体的弹性体牵引装置)”的共同待审的美国No.____。上述申请都被转让给本专利技术的受让人。上述共同待审的申请的内容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有轨车辆的牵引装置组件,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装置组件,其安装在有轨车辆的轭架内并具有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和配合的摩擦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用于缓冲在组装和操作有轨车辆时遇到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的牵引装置组件包括具有闭合端和敞开端的壳体、设置在闭合端内的可压缩构件、以及设置在敞开端内的摩擦机构。最近,各个铁路公司和有轨车辆的操作者正在寻求提高有轨车辆的装载量和牵引装置组件承受更大动态冲击负荷的能力。在设想和设计本专利技术之前,已经做出努力来取消牵引装置壳体以便提高有轨车辆的装载能力。授予Barker等人的美国专利No.6,446,820披露了一种这样的成果,其中牵引装置组件具有轭架、车钩随动件、后随动件、前弹性构件和后弹性构件。轭架具有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车钩随动件被偏压在轭架的上止动件和下止动件上。牵引装置组件还包括穿过轭架、后弹性构件和后随动件延伸的中心杆。中心杆的后端带螺纹并且接纳螺纹紧固件以保持后随动件和后弹性构件。然而,已经发现,在重复使用期间,中心杆不足以维持后弹性构件的轴向对准度,从而导致垫和板丧失横向稳定性,并且还导致牵引装置组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此外还发现,该牵引装置组件不能阻止后弹性构件的过度压缩,从而还导致可靠性降低和维护成本增加。因此,始终需要一种能够缓冲高动态冲击负荷的轻质且可靠的牵引装置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缓冲在组装列车编组和列车编组进行在轨操作时遇到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的牵引装置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牵引装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与轭架的纵轴线同轴地安装在轭架内。轭架安装在有轨车辆主体的中空中心底梁内。还设置摩擦机构,该摩擦机构布置成与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一端抵接。摩擦机构还布置成与轭架的至少一个预定部分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牵引装置组件包括细长的轭架,该轭架可移除地安装在有轨车辆主体的中空中心底梁内。轭架具有适于与车钩柄的端部连接的轭架头部、在轴向上与轭架头部相对的尾部、以及一对细长的大致平行的间隔开的上带构件和下带构件。上带构件和下带构件均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前端和后端。各个带构件的后端与轭架的尾端结合,并且各个带构件的前端与轭架头部结合。后随动件与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上带构件与下带构件之间。后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牵引装置组件处于缓冲撞击冲击的位置上时,后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轭架的尾端内的牵引装置座、以及固定到中心底梁上的一对后止动件上。前车钩随动件也与轭架的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上带构件与下带构件之间。前车钩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牵引装置组件处于缓冲牵引冲击的位置上时,前车钩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与中心底梁接合的撞击盒中的一对前止动件上。在轭架内与轭架的纵轴线同轴地安装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具有抵靠在后随动件的内表面上的后端。摩擦机构布置成抵接在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前端与前车钩随动件的内表面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牵引装置组件包括细长的轭架,该轭架可移除地安装到有轨车辆主体的中空中心底梁内。轭架具有适于与车钩柄的端部连接的轭架头部、在轴向上与轭架头部相对的尾端、以及一对细长的大致平行的间隔开的上带构件和下带构件。上带构件和下带构件均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前端和后端。各个带构件的后端与轭架的尾端结合,并且各个带构件的前端与轭架头部结合。后随动件与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上带构件与下带构件之间。后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牵引装置组件处于缓冲撞击冲击的位置上时,后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轭架的尾端内的牵引装置座、以及固定到中心底梁上的一对后止动件上。前车钩随动件也与轭架的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上带构件与下带构件之间。前车钩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牵引装置组件处于缓冲牵引冲击时,前车钩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与中心底梁接合的撞击盒内的一对前止动件。在轭架内与轭架的纵轴线同轴地安装第一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第一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具有抵靠在后随动件的内表面上的后端。在轭架内与轭架的纵轴线同轴地安装第二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第二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具有抵靠在前车钩随动件的内表面上的前端。摩擦机构布置成抵接在第一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前端与第二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后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缓冲在操作有轨车辆时遇到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的牵引装置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的组合的牵引装置组件,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均在后随动件与前随动件之间安装在有轨车辆-->的轭架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下牵引装置组件:该牵引装置组件即使重量较轻也至少满足甚至超过所有目前有效的美国铁路协会(AAR)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的组合的牵引装置组件,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与有轨车辆的轭架以抵接关系布置,以在使用牵引装置组件时保持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轴向对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使用一对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的牵引装置组件,这对可压缩弹性体弹簧在轴向上安装在有轨车的轭架上并安装在前车钩随动件与后随动件之间,并且可压缩弹性体弹簧由摩擦机构间隔开。除了本专利技术的已经在上面一定程度地具体描述的几个目的和优点之外,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尤其是在结合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考虑上述描述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其他目的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0/200880014368.html" title="包括轭架、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的牵引装置组件原文来自X技术">包括轭架、弹性体弹簧和摩擦机构的牵引装置组件</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可移除地安装在有轨车辆主体的中空的中心底梁构件内的细长的轭架相结合的改进,其包括牵引装置组件,所述牵引装置组件用于在组装列车编组和列车编组进行在轨操作时缓冲施加到所述中心底梁构件上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所述牵引装置组件包括:(a)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其可安装在所述轭架内以至少吸收和耗散所述动态冲击力,所述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纵轴线与所述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对准;以及(b)摩擦机构,其布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一端抵接,并且还布置成与所述轭架的至少一个预定部分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7-5-1 60/926,9871.一种与可移除地安装在有轨车辆主体的中空的中心底梁构件内的细长的轭架相结合的改进,其包括牵引装置组件,所述牵引装置组件用于在组装列车编组和列车编组进行在轨操作时缓冲施加到所述中心底梁构件上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所述牵引装置组件包括:(a)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其可安装在所述轭架内以至少吸收和耗散所述动态冲击力,所述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纵轴线与所述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对准;以及(b)摩擦机构,其布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一端抵接,并且还布置成与所述轭架的至少一个预定部分抵接。2.一种牵引装置组件,其用于在组装列车编组和列车编组进行在轨操作时缓冲施加到有轨车辆的中空的中心底梁上的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所述牵引装置组件包括:(a)细长的轭架,其可移除地安装到有轨车辆主体的中心底梁内,所述轭架具有适于与车钩柄的端部连接的轭架头部、在轴向上与所述轭架头部相对的尾端、以及一对细长的大致平行的间隔开的上带构件和下带构件,所述上带构件和所述下带构件均具有内表面、外表面、前端和后端,所述上带构件和所述下带构件各自的后端与所述轭架的尾端结合,所述上带构件和所述下带构件各自的前端与所述轭架头部结合;(b)后随动件,其与所述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所述上带构件与所述下带构件之间,所述后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所述牵引装置组件位于缓冲撞击动态冲击力的位置上时,所述后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所述轭架的所述尾端内的牵引装置座、以及固定到所述中心底梁上的一对后止动件上;(c)前车钩随动件,其与所述轭架的中心轴线横交地设置在所述上带构件与所述下带构件之间,所述前车钩随动件的大小设定为:在所述牵引装置组件处于缓冲牵引动态冲击力的位置上时,所述前车钩随动件抵靠在形成于与所述中心底梁接合的撞击盒内的一对前止动件上;(d)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其安装在所述轭架内,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纵轴线与所述轭架的纵向中心轴线对准,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后端抵靠在所述后随动件的内表面上;以及(e)摩擦机构,其设置成抵接在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前端与所述前车钩随动件的内表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摩擦机构包括:(a)第一摩擦构件,其具有第一平坦表面、第二相对表面和一对轴向相对的端部,所述轴向相对的端部具有在内部形成的倾斜摩擦部分;(b)第二摩擦构件,其具有第一平坦表面、第二相对表面和一对轴向相对的端部,所述轴向相对的端部具有在内部形成的倾斜摩擦部分,所述第二摩擦构件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对准并且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间隔开;以及(c)一对竖直布置并且轴向间隔开的楔形物,所述一对楔形物均具有大致平坦的第一表面和形成于相对的第二表面上的一对倾斜摩擦部分,所述楔形物的各个倾斜摩擦部分与形成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相应端部上的各个倾斜摩擦部分配合并摩擦接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平坦表面抵靠在所述轭架的上带构件的内表面上并在所述内表面上滑动地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凸缘,所述一对间隔开的凸缘均从所述第一摩擦构件的第一平坦表面的各个端部向外延伸并且与所述上带构件的各个侧缘抵接,以对所述摩擦机构和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轴向移动进行引导,从而在所述一对凸缘之间保持所述上带构件的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所述第一平坦表面抵靠在所述轭架的下带构件的内表面上并在所述内表面上滑动地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凸缘,所述一对间隔开的凸缘均从所述第二摩擦构件的第一平坦表面的各个端部向外延伸并且与所述下带构件的各个侧缘抵接,以对所述摩擦机构和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的轴向移动进行引导,从而在所述一对凸缘之间保持所述下带构件的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各自的第一平坦表面抵靠在所述中心底梁的各个内侧竖直表面上,并在所述内侧竖直表面上滑动地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在安装用于缓冲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的所述牵引装置组件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在安装用于缓冲撞击和牵引动态冲击力的所述牵引装置组件时,所述第二摩擦构件和所述第一摩擦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组件,其中,所述可压缩弹性体弹簧构件包括多层叠层结构,所述多层叠层结构具有由预定多个板状构件间隔开的预定多个弹性体垫,所述预定多个弹性体垫中的每一个弹性体垫和所述预定多个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纳德斯普雷尼斯迈克尔E林布拉德利安德森乔纳森马洛大卫迈尔迈克尔J莫里亚蒂瓦吉赫卡尼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屋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