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123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4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空气冷却器,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包括机壳、轴流风机及制冷盘管组,所述轴流风机通过风机固定架固定装配于机壳的前方并用于向机壳内吹送水平气流,所述制冷盘管组固定装配在机壳内,且所述机壳内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制冷盘管组包括若干个在水平面内呈蛇形延伸的第一制冷盘管及若干个在水平面内呈蛇形延伸的第二制冷盘管,其中,若干个第一制冷盘管和若干个第二制冷盘管均在机壳内沿机壳的高度方向等距分布,且相邻列的第一制冷盘管和第二制冷盘管在空间上错位排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根据需要冷剂液体的流量来合理分配冷剂液体的流动路径,以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升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具体为一种高效率空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1、空气冷却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及家用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冷剂液体在制冷盘管组中的循环流动,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实现降温效果。然而,现有的空气冷却器在能效和制冷效果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不同功率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性较差。

2、固定流动路径设计:传统的空气冷却器通常采用固定的冷剂液体流动路径设计。无论制冷系统处于低功率还是高功率工作状态,冷剂液体的流动路径和截面面积都是固定的。这种设计在高功率工作时可能导致冷剂液体流动速度过快,换热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制冷效果;而在低功率工作时,冷剂液体流动速度过慢,制冷剂的循环速度降低,可能导致制冷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系统的整体能效;

3、能效问题: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根据冷剂液体的流量动态调整流动路径和截面面积,导致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系统的能效表现不稳定,特别是在低功率工作时,冷剂液体的流动速度较慢,制冷剂的循环速度降低,可能导致制冷效果不佳,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

>4、制冷剂蒸发不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包括机壳、轴流风机及制冷盘管组,所述轴流风机通过风机固定架固定装配于机壳的前方并用于向机壳内吹送水平气流,所述制冷盘管组固定装配在机壳内,且所述机壳内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散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率空气冷却器还包括调控模块,所述调控模块用于在进入集液筒内的流量增大时控制轴流风机的增大输出功率,在进入集液筒内的流量减小时降低时,控制轴流风机的降低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随着进入所述集液筒内的冷剂液体流量越大,所述第一注液部和第二注液部间隙注液的时间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包括机壳、轴流风机及制冷盘管组,所述轴流风机通过风机固定架固定装配于机壳的前方并用于向机壳内吹送水平气流,所述制冷盘管组固定装配在机壳内,且所述机壳内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散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率空气冷却器还包括调控模块,所述调控模块用于在进入集液筒内的流量增大时控制轴流风机的增大输出功率,在进入集液筒内的流量减小时降低时,控制轴流风机的降低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随着进入所述集液筒内的冷剂液体流量越大,所述第一注液部和第二注液部间隙注液的时间越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集气筒,所述集气筒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制冷盘管对应的第一进气接口,和与第二制冷盘管对应的第二进气接口;所述第一进气接口与对应的第一制冷盘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接口与对应的第一制冷盘管的输出端连接,集气筒的底部设置有冷剂气体排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制冷盘管对应的第一进液接口,和与第二制冷盘管对应的第二进液接口,所述第一进液接口与对应的第一制冷盘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液接口与对应的第一制冷盘管的输出端连接,集液筒的底部设置有冷剂进液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剂进液管上方的集液筒内部通过隔板被分隔成上部腔室和下部腔室,所述上部腔室内设置有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高超徐东高桂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