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7098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4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灌注式血管标记中,外源的荧光物质均一性、其与组织透明方法兼容性不够理想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步骤:将荧光染料和对应硅烷偶联剂溶解于甲醇中,于室温下搅拌1~4h以发生偶联反应;向反应体系中加入KH‑550,滴加浓盐酸,25℃下继续搅拌7天;过滤,收集滤渣,向滤液中加入四氢呋喃后收集析出的固体,合并滤渣和析出的固体,干燥,得到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同时满足低成本、操作流程简单低毒害、具有一定设计自由度可更换发光核心且耐受常用组织透明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作为一类高效、直观的可视化研究手段,荧光成像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诸如基因表达、药物递送示踪以及代谢等生理过程实时监控等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荧光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生物损伤小、理论成像分辨率高、可实时监测等显著的优势。但荧光显微成像的实际分辨率和成像过程中激发光源-荧光标记物-接收器间光路的稳定性及传递的有效信号强度有关,也就受制于标记物的激发和发射光在光学不均一的生物大组织中有限的穿透深度,特别是激发光为可见光时,即使生理环境下稳定性好、量子产率高的可见光波段荧光探针在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上均已十分成熟,其在生物荧光显微成像上的应用也存在诸多不便,涉及需要观察精细生理结构的情形往往都要进行组织切片成像再拼接建模,但这种获取和处理成像数据的流程十分繁琐,且存在切片机械损伤导致结构误差的可能性。

2、组织透明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对大组织荧光显微成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是一类通过不同溶液浸泡的手段洗去组织内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染料为荧光有机小分子,其带有氨基、巯基、丙烯酰基、异氰酰基、异硫氰酰基、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羧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比计,所述KH-550的加入量为所述硅烷偶联剂的7~5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染料为硫醇类时,所述对应硅烷偶联剂带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偶联反应的条件为光照、室温、搅拌1h;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化笼状聚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染料为荧光有机小分子,其带有氨基、巯基、丙烯酰基、异氰酰基、异硫氰酰基、琥珀酰亚胺、马来酰亚胺、羧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体积比计,所述kh-550的加入量为所述硅烷偶联剂的7~5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染料为硫醇类时,所述对应硅烷偶联剂带有甲基丙烯酰氧基,偶联反应的条件为光照、室温、搅拌1h;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力王强沈张月张胜祥漆福建曹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