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079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4 18:24
本申请公开了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管体,管体上设置有气囊和充气组件,管体内套设有钢丝套,还包括堵头、贴片和传动件,堵头安装于管体的接口上,传动件穿设于管体内与堵头和气囊连接,贴片靠近堵头设置并用于封堵管体与患者喉部或口部之间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通过堵头能够封堵管体的内腔,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进行评估时,无需借助棉签、胶布等堵塞管体,保证管体堵塞后的密闭性;同时,通过堵头及传动件能够收束气囊,避免气囊随意松弛而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既利于患者咳出痰液,又提高了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是否良好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


技术介绍

1、气管内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有效及可靠的一种方法,这一技术能为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目前,为了评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是否恢复良好,气道保护能力是否足够等,医护人员会采用棉签、胶布等堵塞插管。在堵管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患者在堵管期间能够维持较好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没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血氧饱和度能够稳定在正常范围,且患者能够有效咳嗽、咳痰,将痰液咳出,则表明患者具备了拔管的条件。若患者在堵管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费力,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或者不能有效咳出痰液等情况,医护人员就需要及时停止堵管,重新开放气管以继续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

2、当医护人员评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是否恢复良好时,医护人员将气囊放气后堵塞气管,此时气囊及气管的外壁与患者呼吸道之间存在间隙,由此使得患者能够尝试通过声门和上呼吸道进行自主呼吸而无需通过气管进行呼吸。然而,由于气囊放气后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气囊(2)和与所述气囊(2)连通的充气组件(3),所述管体(1)内套设有钢丝套(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5)、贴片(6)和传动件(7),所述堵头(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1)的接口上,所述堵头(5)用于封堵所述管体(1)的内腔,所述传动件(7)穿设于所述管体(1)内与所述堵头(5)和气囊(2)连接,所述贴片(6)靠近所述堵头(5)设置并用于封堵所述管体(1)与患者喉部或口部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气囊(2)和与所述气囊(2)连通的充气组件(3),所述管体(1)内套设有钢丝套(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5)、贴片(6)和传动件(7),所述堵头(5)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1)的接口上,所述堵头(5)用于封堵所述管体(1)的内腔,所述传动件(7)穿设于所述管体(1)内与所述堵头(5)和气囊(2)连接,所述贴片(6)靠近所述堵头(5)设置并用于封堵所述管体(1)与患者喉部或口部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内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两端孔口分别靠近所述气囊(2)及所述堵头(5)设置,所述传动件(7)为拉绳,且所述传动件(7)穿设于所述通孔(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8)沿所述管体(1)的延伸方向均匀且间隔设置,所述传动件(7)的数量与所述通孔(8)的数量一致并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通孔(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封闭结构的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殷新黄竹刘彦莉武丹石霜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