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吸声吊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1、航站楼作为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其声学环境复杂且噪声频谱范围广泛。传统的航站楼吸声吊顶主要采用单一材料结构,如穿孔石膏板、矿棉板或玻璃纤维等配合简单的背衬材料,通过经验设计的穿孔率和厚度实现声波吸收。这类吸声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安装便捷,并在特定频段内具有一定的吸声效果。
2、然而,航站楼环境中存在多种噪声源,包括人群嘈杂声、行李车声、广播系统声、空调设备声以及航空器噪声等,这些噪声在频率特性上差异显著,覆盖了低、中、高频的广泛频谱范围。传统吸声吊顶由于结构单一,其吸声机制往往针对特定频段优化,难以同时满足多频段噪声的吸声需求。例如,厚重多孔材料对低频吸声效果好但高频表现欠佳,而薄型穿孔板则在高频具有优势但低频吸声不足。
3、目前,航站楼吸声吊顶的设计主要依靠简化的声学模型和设计师经验,缺乏对复合材料结构在多频段噪声环境下吸声机理的深入研究和系统优化方法。特别是当涉及通孔陶瓷与微孔铝板等复合结构时,材料参数与不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基于航站楼声学环境特性的吸声数学模型并计算得出最优吸声效果所需材料参数范围;对材料参数范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材料参数范围划分为多个材料参数区域,提取各材料参数区域的聚类中心点参数作为实验样本制作依据;按照聚类中心点参数制作实验用复合吸声吊顶样板;建立航站楼吊顶吸声性能测试实验,测量各复合吸声吊顶样板的声波反射率、微振动频谱及声能衰减曲线;将实验测得数据整理为吸声向量矩阵,构建神经网络训练集;设计五层前馈神经网络架构,并训练得到吸声参数效果模型;利用吸声参数效果模型,对材料参数范围进行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基于航站楼声学环境特性的吸声数学模型并计算得出最优吸声效果所需材料参数范围;对材料参数范围进行聚类分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材料参数范围划分为多个材料参数区域,提取各材料参数区域的聚类中心点参数作为实验样本制作依据;按照聚类中心点参数制作实验用复合吸声吊顶样板;建立航站楼吊顶吸声性能测试实验,测量各复合吸声吊顶样板的声波反射率、微振动频谱及声能衰减曲线;将实验测得数据整理为吸声向量矩阵,构建神经网络训练集;设计五层前馈神经网络架构,并训练得到吸声参数效果模型;利用吸声参数效果模型,对材料参数范围进行增扩采样,生成多组材料参数组合及其预测吸声性能,筛选出综合吸声系数高且制造成本低的最优材料参数组合;根据筛选得出的最优材料参数组合,进行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基于航站楼声学环境特性的吸声数学模型是采用波动方程与声阻抗理论分析各频率声波在复合材料中的传播机制,构建通孔陶瓷与微孔铝板组合结构吸声参数计算公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波动方程与声阻抗理论指声波在多孔材料中传播时遵循的数学方程,包括亥姆霍兹方程及特性阻抗计算公式,用于描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与边界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航站楼的复合吸声吊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参数范围包括通孔陶瓷厚度为5至15毫米、微孔铝板厚度为1至3毫米、微孔铝板的孔直径为0.2至2毫米、微孔铝板的孔间距为3至20毫米和微孔铝板的穿孔率为5%至15%及背衬材料密度为30至80千克每立方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诚,李艳伟,荆志良,庞竹,亓立刚,于相平,马明磊,梅江涛,李林,杨芳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