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和全钒液流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688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和全钒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包括进液侧、出液侧和位于进液侧和出液侧之间的电极腔,进液侧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进液流道和进液缓冲槽,进液缓冲槽设置有沿X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液导流体,相邻两个进液导流体之间的间隙形成为进液通道,进液缓冲槽通过进液通道与电极腔相连通,其中,相邻两个进液导流体在X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进入电极腔中电解液分布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储能,具体地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和全钒液流电池


技术介绍

1、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出现,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大规模储能不稳定问题方面,液流电池因其具有独立输出功率和容量、使用寿命长、放电深度深、能效高、无污染、维护简单、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功率与容量独立设计、高效率、环境友好、宽温度工作范围、良好的部分荷电性能及多样化应用场景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储能的先进技术。要实现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必须掌握液流电池核心部件电堆的性能特征。一个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的结构主要包括端板、集流体、双极板、密封垫、电极、电极框等部件,其中,电极框有着支撑电极、承接导电双极板、控制电解液流向、均匀分布电解液的重要作用。现有的液流电池电极框存在以下缺点:1、电解液进入电堆的流量降低,从而降低了电解液更新速度;2、在电极区域容易形成电解液流动死角,导致电解液在电极区域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电极反应;3、电极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包括进液侧(1)、出液侧(2)和位于所述进液侧(1)和出液侧(2)之间的电极腔(3),所述进液侧(1)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11)、进液流道(12)和进液缓冲槽(13),所述进液缓冲槽(13)设置有沿X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液导流体(14),相邻两个所述进液导流体(14)之间的间隙形成为进液通道,所述进液缓冲槽(13)通过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电极腔(3)相连通,其中,相邻两个进液导流体(14)在X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液导流体(14)设置成至少一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包括进液侧(1)、出液侧(2)和位于所述进液侧(1)和出液侧(2)之间的电极腔(3),所述进液侧(1)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11)、进液流道(12)和进液缓冲槽(13),所述进液缓冲槽(13)设置有沿x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液导流体(14),相邻两个所述进液导流体(14)之间的间隙形成为进液通道,所述进液缓冲槽(13)通过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电极腔(3)相连通,其中,相邻两个进液导流体(14)在x方向上的尺寸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液导流体(14)设置成至少一组,所述进液流道(12)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进液缓冲槽(13)连通的进液流道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液流道出口对应设置有一组进液导流体(14),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液流道出口对应设置有一组进液导流体(14),其中,每组所述进液导流体(14)中,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中华韩清张佳亮刘迪何慕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