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6649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所用的Fe<subgt;3</subgt;O<subgt;4</subgt;@TiO<subgt;2</subgt;磁珠可对小细胞外囊泡(sEVs)进行快速富集,同时保留了sEVs表面蛋白的完整性,为后续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本;所用的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类氧化酶活性,无需外源过氧化氢(H<subgt;2</subgt;O<subgt;2</subgt;)参与,降低了由外源物质加入而引起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检测限达10<supgt;2</supgt;个/μL)与环境干扰显著的瓶颈,还可为肿瘤等疾病细胞外囊泡标志物的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及生物医学纳米。


技术介绍

1、细胞外囊泡(evs)是由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分子层囊泡,参与细胞间通讯。根据生物发生和大小可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等亚型。其中,小细胞外囊泡(sevs,50-200nm)源自细胞内多囊结构,调控多种生物功能,在淋巴瘤中尤为关键,可以通过介导肿瘤进展、免疫逃逸及耐药性影响疾病进程。淋巴瘤作为全球高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与成熟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cd20作为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在细胞活化、分化及增殖中起核心作用,是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因此,精准检测sevs表面上cd20的表达水平,可能为淋巴瘤疗效动态监测、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2、sevs的检测通常涉及分离富集与靶标分析两大核心环节。在分离
,超高速离心法虽被视为“金标准”,但其依赖多次梯度离心(通常耗时6-12h),且对离心设备性能(如转速≥100,000×g)要求严苛,难以满足临床快速检测需求。基于超滤的分离方法虽操作简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Fe3O4@TiO2磁珠的用量为0.6-1.8mg,孵育时间为5-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CuCo-ZIF/Pt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首先,将Cu(NO3)2·3H2O、Co(NO3)2·6H2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充分混合后将上述溶液快速加入到含有2-甲基咪唑的水溶液中,室温搅拌后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fe3o4@tio2磁珠的用量为0.6-1.8mg,孵育时间为5-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cuco-zif/pt通过以下步骤制备:首先,将cu(no3)2·3h2o、co(no3)2·6h2o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充分混合后将上述溶液快速加入到含有2-甲基咪唑的水溶液中,室温搅拌后真空下干燥过夜,得到cuco-zif;将干燥好的cuco-zif分散甲醇溶液中,加入h2ptcl6,室温搅拌,再加入硼氢化钠继续搅拌至反应结束,最后将混合物离心,洗涤,真空干燥过夜,即得到cuco-zif/p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珠捕获与纳米酶标记的细胞外囊泡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检测细胞外囊泡的抗体的浓度为1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王萧马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