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眼端子、外置细分驱动板安装结构及其步进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429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8: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眼端子、外置细分驱动板安装结构及其步进电机,包括顺序相接的插接部、弹性部和头部,所述弹性部的中心具有鱼眼孔,所述鱼眼孔的两端均由夹角呈15°~20°的斜面连接形成。所述弹性部的两侧设置有与驱动板的插接口过盈配合的凸起,位于凸起和头部之间的鱼眼端子实体厚度大于位于凸起和插接部之间的实体厚度;且所述头部的长度与鱼眼端子总长度之比为1/4~1/3。本技术减小了鱼眼孔两端的应力集中,避免鱼眼端子脆断,同时通过两侧凸起的设置保证弹性力,新型鱼眼端子的头部长度增加,并通过头部长度和头部与弹性部之间实体厚度的合理设计,在实现长距离导体之间电连接的同时控制保证鱼眼端子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计,尤其涉及一种鱼眼端子、外置细分驱动板安装结构及其步进电机


技术介绍

1、鱼眼端子用于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驱动板配合实现定子线圈与驱动板的电连接,从而免除焊接工序,鱼眼端子的中心具有鱼眼孔,通过鱼眼孔的压缩变形鱼眼端子的弹性变形,常规的鱼眼端子中鱼眼孔主要为椭圆形或者瓜子形,鱼眼孔的两端圆弧尺寸较大,当鱼眼孔的中部被压缩变形时,其两端由于张开角度较大,会受到很大的应力,容易脆裂失效。

2、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板往往安装在电机内部,与定子线圈距离较近,因此鱼眼端子的连接头与中间过盈配合部分的连接长度较短,结构强度要求不高,因此在以往的鱼眼端子设计中,并未针对其进行强度优化设计,且不适用于较长距离部件之间的连接。

3、对于驱动板的安装设计,当细分电路集成在驱动板上时,驱动板的厚度尺寸会有一定增加,电机内部安装空间较为紧凑,安装难度大,并且散热量也会增大,不利于驱动板快速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眼端子,该鱼眼端子结构强度高、适用于较长距离部件之间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相接的插接部(2)、弹性部(3)和头部(4),所述弹性部(3)的中心具有鱼眼孔(7),所述鱼眼孔(7)沿鱼眼端子(1)的长度方向为中间宽度大于两端宽度,且鱼眼孔(7)的两端均由夹角呈15°~20°的斜面连接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端子(1)为相对于纵向中心平面对称的平面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位于纵向中心平面一侧的所述鱼眼孔(7)具有压缩面(701)以及位于压缩面(701)两端的第一斜面(702)和第二斜面(703),压缩面(701)、第一斜面(702)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相接的插接部(2)、弹性部(3)和头部(4),所述弹性部(3)的中心具有鱼眼孔(7),所述鱼眼孔(7)沿鱼眼端子(1)的长度方向为中间宽度大于两端宽度,且鱼眼孔(7)的两端均由夹角呈15°~20°的斜面连接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端子(1)为相对于纵向中心平面对称的平面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位于纵向中心平面一侧的所述鱼眼孔(7)具有压缩面(701)以及位于压缩面(701)两端的第一斜面(702)和第二斜面(703),压缩面(701)、第一斜面(702)和第二斜面(703)均为平面,两个对称布置的压缩面(701)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一斜面(702)之间和两个第二斜面(703)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的两个对称侧面具有与弹性部(3)连接的预插面(201),所述预插面(201)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平行,且两个预插面(20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插接口(501)的尺寸之比为0.95~0.9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眼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3)由插接部(2)至头部(4)依次包括第一过渡段(301)、压接段(302)和第二过渡段(303),第一过渡段(301)、压接段(302)和第二过渡段(303)的外侧面均为平面,所述凸起(304)位于压接段(302)外,凸起(304)与第一过渡段(301)通过弧形面(30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泉冯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