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6413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8:47
本申请涉及数据库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可以在单一档案内完成大部分业务数据的聚合管理,减少多表关联导致的高额关系运算开销,显著提升数据管理的灵活性、安全性和一致性。该方法首先从业务场景或现实概念中抽象多个对象,选定一个主对象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对象聚合于同一档案模型中,档案模型内包括针对结构化、时序型、日志型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引用或指针的属性。通过预先定义的元数据对该档案模型进行描述,元数据中设定了逻辑结构、完整性约束、物理存储位置、存储周期、档案模型有效期、档案属性,以及面向增、改、删、查操作的多版本管理、事务控制与权限控制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据库领域,特别涉及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技术。


技术介绍

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类型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面临着处理多种类型数据的挑战,亟需更高效、更灵活的管理模式以满足现代应用的需求。

2、1970年,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随后出现了以db2、sqlserver、oracle为代表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systems,简称“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通过表格形式组织数据,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操作和管理。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关系运算实现复杂的数据查询和操作,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关系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类业务系统,解决了大部分的数据管理问题。

3、然而,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unstructured data)和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存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09年,在亚特兰大举办的“no:sql(east)”讨论会上,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增、改操作时,若当前档案模型的数据总量大于预定阈值,则对该档案模型进行拆分,将与所述主对象关联的不同对象分别存储为多个子档案并共享相同的档案标识;在执行查操作时,基于所述相同档案标识对所有子档案进行二次聚合以获取完整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个档案进行拆分时,基于对档案数据结构、存储大小以及访问频次的分析,将最近预定时长内使用次数小于预定的第一门限或数据大小大于预定的第二门限的数据对象单独形成子档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增、改操作时,若当前档案模型的数据总量大于预定阈值,则对该档案模型进行拆分,将与所述主对象关联的不同对象分别存储为多个子档案并共享相同的档案标识;在执行查操作时,基于所述相同档案标识对所有子档案进行二次聚合以获取完整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单个档案进行拆分时,基于对档案数据结构、存储大小以及访问频次的分析,将最近预定时长内使用次数小于预定的第一门限或数据大小大于预定的第二门限的数据对象单独形成子档案,并在所述元数据中记录子档案的标识及其与主对象的关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版本管理策略包括在执行增、改、删操作时自动生成档案的时间戳或版本号,并在元数据中记录版本链关系,以支持对任意时间点的档案状态进行回溯或恢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档案化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查操作中依据输入的时间参数或版本号检索历史档中的对应版本,并将检索到的历史版本与当前版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剑胡俊许靓李雯洪刘张鑫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