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6292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脉外巷道一侧设变向区域,变向区域一侧设回采进路,在变向区域内采用凿岩台车施工,通过在变向区域内设每个爆破孔的孔深和角度,采用两次变向施工,先用全站仪确定变向的位置及角度,爆破孔爆破,实现脉外巷道变向操作;2)第一次变向施工,共施工24个第一爆破孔,20个第一炮孔,增加4个第一光面孔;3)第二次变向施工,在第一次变向爆破后的基础上进行,共施工24个第二爆破孔,设置20个第二炮孔,增加4个第二光面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可以确保脉外巷道变向精准度,减少超挖和欠挖问题,使得爆破后脉外巷道掌子面更平整,脉外巷道宽度得到有效控制,光面爆破半孔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开采,具体为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


技术介绍

1、采准脉外巷道施工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矿石的回采率、贫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传统的采准脉外巷道变向施工通常采用凿岩台车来完成。在一些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尤其是在脉外巷道与回采进路的变向区域,受限于空间和设备的尺寸,常常面临着炮孔角度和深度不符合施工要求、炮孔质量下降、爆破后巷道超挖欠挖、光面爆破效果差、支护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2、传统的脉外巷道变向施工方法通常要求进行多次爆破循环才能完成脉外巷道的变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施工空间的受限,施工人员需要多次调整炮孔的深度和角度,以满足变向的需求。尤其是在狭小空间下,传统的施工方法常常由于炮孔参数不精准而导致变向效果不理想,造成了空间浪费和爆破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传统方法的脉外巷道变向施工通常需要三次或更多的施工循环,在每次爆破后,施工人员会重新调整炮孔深度和角度,导致了施工周期过长,材料浪费严重,人工成本高,并且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稳定因素较多。这种方法不仅延长了施工周期,也增加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设置的20个第一炮孔(501),沿脉外巷道(1)与回采进路(2)的变向区域(3)均匀设置,每4个第一炮孔(501)为一组,共设置为五组;位于顶端的第一炮孔(501),第一炮孔(501)之间的连线呈弧形设置,位于底端的第一炮孔(501)之间的连线呈水平线设置;每组第一炮孔(501)之间设置1个第一光面孔(502),共4个第一光面孔(5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第一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设置的20个第一炮孔(501),沿脉外巷道(1)与回采进路(2)的变向区域(3)均匀设置,每4个第一炮孔(501)为一组,共设置为五组;位于顶端的第一炮孔(501),第一炮孔(501)之间的连线呈弧形设置,位于底端的第一炮孔(501)之间的连线呈水平线设置;每组第一炮孔(501)之间设置1个第一光面孔(502),共4个第一光面孔(5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第一光面孔(502)位于顶端的第一炮孔(50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炮孔(501),每4个第一炮孔(501)为一组,4个第一炮孔(501)的连线呈竖线设置,共设置为五组,第一组第一炮孔(501)的孔深为2.7m,角度为20°;第二组第一炮孔(501)的孔深为3.0m,角度为29°;第三组第一炮孔(501)的孔深为2.8m,角度为35°;第四组第一炮孔(501)的孔深为2.6m,角度为40°;第五组第一炮孔(501)的孔深为2.3m,角度为4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准脉外巷道的变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个第一光面孔(502)参数由左向右依次为:孔深2.9m,角度为25°;孔深2.9m,角度为32°;孔深2.7m,角度为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平曹林君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