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深度学习、信息安全和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的身份验证方式在智能安防、金融支付、智能终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其方便快捷和高安全性等优点,逐渐成为身份验证的主流手段,然而,由于生物特征数据的唯一性和敏感性,其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2、目前,生物特征数据在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均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guo(guoy,liu z.coverless steganography for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diffusion model[j].ieee access,2024.)等人结合条件扩散模型和确定性去噪扩散隐式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人脸识别的图像隐写方法,将原始图像信息隐蔽地嵌入到隐写图像中,然而,该方法中隐写图像和恢复图像的质量,容易受到输入文本和掩码图像的影响。为了不影响图像加密后的身份识别效果,wang(wang k,zhao b,p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训练去噪扩散隐式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去噪扩散隐式模型的逆向加噪过程,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图像,具体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去噪扩散隐式模型的正向去噪过程,对加密图像进行恢复处理,生成恢复图像,具体公式为:
5.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训练去噪扩散隐式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去噪扩散隐式模型的逆向加噪过程,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图像,具体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去噪扩散隐式模型的正向去噪过程,对加密图像进行恢复处理,生成恢复图像,具体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训练生物特征识别模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隐私保护的生物特征加密及其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验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型包括arcface、facenet、vggface、mobilefacenet、fingernet、resne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巍,黄晓杰,张浪文,何宇森,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