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光谱的复合塑料薄膜厚度移动检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611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复合塑料薄膜厚度移动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光谱仪运动控制装置和复合塑料薄膜运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光谱仪和复合塑料薄膜移动,实现光谱仪对复合塑料薄膜的多点扫描,降低薄膜厚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还可满足生产在线检测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采用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定量模型,实现对复合薄膜各组分厚度的准确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薄膜厚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复合塑料薄膜厚度移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塑料薄膜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塑料材料通过共挤、涂覆、层压等工艺复合而成的多层薄膜,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防护、农业覆盖、电子封装及工业保护等领域。其厚度作为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抗穿刺性)、阻隔性能(如氧气、水蒸气阻隔)、光学特性及加工适用性,是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

2、复合塑料薄膜生产受设备精度、工艺参数波动及环境影响,一张完全均匀的薄膜几乎不存在,复合塑料薄膜需在生产线上实时监测各层厚度、均匀性及界面结合质量,避免分层、气泡、杂质等缺陷。传统固定检测无法满足连续化生产需求,移动检测技术与生产线同步,实现实时反馈。

3、塑料薄膜的厚度测量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测厚法、射线测厚法、涡流测厚法、磁性测厚法和红外光谱测厚法。红外光谱测厚法利用特定波长的红外吸收特性,只要建立精度满足要求的模型,即可无损检测多组分复合膜的每一层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全区间光谱范围被分割为10、15、20、25或30个子区间,且每个子区间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联合子区间组合运算时,每个子区间的光谱数据独立处理,且联合运算的方式包括线性组合、非线性组合或加权平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全区间光谱范围被分割为10、15、20、25或30个子区间,且每个子区间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联合子区间组合运算时,每个子区间的光谱数据独立处理,且联合运算的方式包括线性组合、非线性组合或加权平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联合子区间组合运算时,采用逐步增加子区间数量的方式,从单个子区间逐步增加到多个子区间的组合,以评估不同组合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性能的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指标值包括训练集相关系数、预测集相关系数、训练集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和预测集相对标准偏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红外光谱的多组分复合塑料薄膜的厚度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飞倪力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