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702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本申请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通过林地整理、病虫害防治、沤肥制作、犁地、植物套种、翻地,实现油茶林下种植农作物、养殖禽类等,不仅可以扩大土地的利用率,且农业废弃物和养殖废弃物可作为制备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从而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的无害处理和高效利用,增加了复合肥的营养,为油茶树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种植土壤改良,具体涉及到一种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


技术介绍

1、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种子含油量高,且具有较高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又名油茶树或茶籽树,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植株树高4-6m,一般在2-3m。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cm,宽1.5-4.5cm。花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6-9cm,花瓣倒卵形,顶端常开裂。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4cm,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

2、油茶树喜温暖,怕寒冷,油茶树根系发达,耐贫瘠土壤,适应生长范围广,可充分利用边缘的土地来生长,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者兼备的优良树种。

3、油茶栽培对养分需求量较大,因此对土壤肥力的损耗也较大。为增加土壤肥力,通常选择施用肥料。目前,常用的肥料有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化肥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增加产量,但长期使用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作包括将油茶废弃物、稻壳粉、玉米秸秆粉、草药渣、酒糟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菌剂和水,混匀后,40-45℃进行发酵,期间持续供氧,每隔18h搅拌翻堆一次,共发酵10-15天,得到发酵混合物;再将发酵混合物与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置于堆肥箱中70-75℃进行发酵,期间通过曝气供氧,每隔48-72h搅拌翻堆一次,共发酵30-45天,得到生物有机复合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

【技术特征摘要】

1.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作包括将油茶废弃物、稻壳粉、玉米秸秆粉、草药渣、酒糟于发酵罐中,加入复合菌剂和水,混匀后,40-45℃进行发酵,期间持续供氧,每隔18h搅拌翻堆一次,共发酵10-15天,得到发酵混合物;再将发酵混合物与禽畜粪便混合均匀,置于堆肥箱中70-75℃进行发酵,期间通过曝气供氧,每隔48-72h搅拌翻堆一次,共发酵30-45天,得到生物有机复合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包括油茶废弃物20-25份、稻壳粉25-30份、玉米秸秆粉30-35份、酒糟10-15份、草药渣10-20份、复合菌剂1-5份、禽畜粪便15-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包括光合菌15-20份、乳酸菌20-25份、酵母菌35-40份、放线菌55-60份、假单胞菌35-40份、枯草芽孢杆菌20-25份、白腐真菌15-20份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药渣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包括蒲公英6-10份、鱼腥草2-5份、黄芩8-12份、除虫菊6-12份、补骨脂1-5份、藁本4-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茶林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荣展谌星涂志铨朱丽娟朱言坤
申请(专利权)人:德化县仙铭生态农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