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5687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依次连接的油箱、滤清器、第一输油泵、第一阀腔、燃油计量阀、第二阀腔、进油阀、柱塞泵和出油阀构成供油油路;第一输油泵、第一阀腔、溢流阀、润滑腔及油箱通过第一出口构成回油油路;第二输油泵将油箱中的油通过两轴瓦间隙泵入润滑腔中,在第二节流孔的作用下构成润滑排气油路;第一输油泵将油箱中的油输送至第二阀腔后,通过第一节流孔构成排气油路;第一阀腔中的油经溢流阀的第一出口进入润滑腔,通过两轴瓦间隙流向第一输油泵的入口,在第二节流孔的作用下构成润滑油路;第一输油泵、第一阀腔、溢流阀通过第一出口构成一安全油路,第一阀腔、溢流阀、润滑腔及第一输油泵通过第二出口构成另一安全油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特别是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


技术介绍

1、高压供油泵是高压共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为柴油发动机提供高压燃油的装置。

2、柴油发动机中,高压供油泵在回油堵塞的状况下,燃油持续进入柱塞泵的润滑腔,在其润滑腔的内侧压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油封内侧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油封松动或脱开,致使油封失效,与此同时高压油泵也停止工作,降低可靠性。

3、此外,现有高压供油泵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能够进行排气,仅能在安装或更换其内部结构件时的预供油阶段对其进行初次排气,直接影响柴油喷射和发动机性能,由此在柴油发动机的燃油供应系统中,供油泵的排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高压供油泵在回油堵塞时,避免油封失效,以及正常运行过程中的排气的功能。

2、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滤清器、第一输油泵、第一阀腔、燃油计量阀、第二阀腔、进油阀、柱塞泵和出油阀,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油箱相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柱塞套、凸轮机构以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凸轮机构,带动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套内运动,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柱塞的连接处设置于一润滑腔内,所述润滑腔内设置第一轴瓦及第二轴瓦,所述第一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分别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形成有第一轴瓦间隙及第二轴瓦间隙,所述第一轴瓦间隙及所述第二轴瓦间隙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油泵的入口及所述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与所述油箱连通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滤清器、第一输油泵、第一阀腔、燃油计量阀、第二阀腔、进油阀、柱塞泵和出油阀,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油箱相连接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柱塞套、凸轮机构以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凸轮机构,带动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套内运动,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柱塞的连接处设置于一润滑腔内,所述润滑腔内设置第一轴瓦及第二轴瓦,所述第一轴瓦与所述第二轴瓦分别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形成有第一轴瓦间隙及第二轴瓦间隙,所述第一轴瓦间隙及所述第二轴瓦间隙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输油泵的入口及所述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与所述油箱连通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孔;所述滤清器与所述油箱之间旁接有第二输油泵;所述第一阀腔与一溢流阀的入口连接,所述溢流阀上设有连接所述润滑腔的第一出口和与所述第一输油泵的入口连接的第二出口;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油路还包括共轨管,所述出油阀的出口连接于所述共轨管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油路还包括喷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的供油泵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包括滚轮和凸轮,所述滚轮套设于所述凸轮上且边缘与所述柱塞接触,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凸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圣岳于春朝于建锋奚阳潘慧孙炳晓解芳
申请(专利权)人:钧风电控科技泰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