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燃料贮存装置及乏燃料转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5668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乏燃料贮存装置及乏燃料转移方法,乏燃料贮存装置包括乏燃料贮罐、屏蔽保护容器、密封环以及排水组件;乏燃料贮罐装配在屏蔽保护容器内部,密封环设置在乏燃料贮罐和屏蔽保护容器之间的环腔上部;屏蔽保护容器的顶部端面设有用于与池底贯穿件紧密贴合的压紧密封面;排水组件径向穿设在屏蔽保护容器的顶部,与乏燃料贮罐的内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乏燃料贮存装置,用于与池底贯穿件直接对接,解决密封包容和充排水操作难题,便于将乏燃料组件在乏燃料水池内通过池底贯穿件进入乏燃料贮存装置,实现从水池底部乏燃料组件接收避免容器跌落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乏燃料贮存,尤其涉及一种乏燃料贮存装置及乏燃料转移方法


技术介绍

1、核电厂离堆卸除的乏燃料通常需要在水池存放8-10年再进行外运,由于核电厂乏燃料水池贮存容量有限,而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国际上目前均考虑采取乏燃料中间贮存方式缓解乏燃料离堆贮存难题。对于乏燃料中间贮存方式,具体技术方案是将乏燃料贮存容器置于乏燃料水池中,在水下完成乏燃料装载,然后使用吊车将容器从池内吊出。该技术方案的主要安全风险是在容器吊装过程中可能出现容器跌落,容器内部装载的乏燃料有可能出现结构破损从而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

2、为实质性消除容器跌落风险,国际上新一代核电站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考虑在水池底部设置贯穿件,然后研制专用容器与贯穿件对接后再进行乏燃料倒料。受贯穿件密封安全和充排水操作技术难点限制,现有乏燃料贮存容器均无法直接与池底贯穿件直接对接完成乏燃料倒运,问题如下:

3、1)与贯穿件接口不匹配无法实现密封包容功能

4、容器与贯穿件对接后必须形成密封包容边界,否则容易出现水池泄漏安全事故。现有贮存容器均是在水池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池底贯穿件对接,所述乏燃料贮存装置包括乏燃料贮罐、屏蔽保护容器、密封环以及排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贮罐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筒壁、坐落在所述筒壁内的燃料篮以及设置在所述筒壁内的排水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篮包括用于放置乏燃料组件的收容管组、若干隔板、以及若干定位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篮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底部空间;每一所述收容管的下端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池底贯穿件对接,所述乏燃料贮存装置包括乏燃料贮罐、屏蔽保护容器、密封环以及排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贮罐包括底板、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筒壁、坐落在所述筒壁内的燃料篮以及设置在所述筒壁内的排水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篮包括用于放置乏燃料组件的收容管组、若干隔板、以及若干定位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篮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留有间隔,形成底部空间;每一所述收容管的下端侧壁设有缺槽,所述缺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间隔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贮罐还包括充气模块;所述充气模块包括固定在所述筒壁内并位于所述燃料篮上方的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座体的充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燃料贮罐还包括第一密封盖板和第二密封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保护容器包括底座、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以及对接法兰;

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呈潘跃龙张学岭卫媛媛潘永杰莫怀森吴俊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