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托板、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621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7 18:30
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托板、车架及车辆,其中,车架的下托板包括:底板(1);盖板(3),所述盖板(3)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盖板(3)与所述底板(1)之间形成适于容纳导热介质的导热介质循环腔(4),所述车架的电池包(2)适于放置所述盖板上。该车架的下托板结构简单,能够承接电池包的重量且对电池包进行冷却,同时易于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托板,此外还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动力电池处于安全的工作温度,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

2、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液冷板对动力电池进行散热,一般地,是将液冷板与动力电池贴合,使得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热传递,从而能够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液冷板上,并通过液冷板中的冷却液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到电池包外进行散热。

3、但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板一般是加夹在电池包底板与电池包之间,因此,在对液冷板进行维护时通常需要对整个电池包进行拆卸,使得对液冷板的维护费时费力。

4、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新型的下托板以能够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托板,该下托板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液冷板不易拆装不便维护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下托板,包括:

3、底板;

4、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适于与所述车架的车架骨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循环腔(4)包括电池循环腔(41),所述电池循环腔(41)适于与所述电池包(2)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循环腔(41)内形成有第一S形通道,所述下托板设置有第一进口(43)和第一出口(45),所述第一进口(43)和所述第一出口(45)均与所述第一S形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适于与所述车架的车架骨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循环腔(4)包括电池循环腔(41),所述电池循环腔(41)适于与所述电池包(2)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循环腔(41)内形成有第一s形通道,所述下托板设置有第一进口(43)和第一出口(45),所述第一进口(43)和所述第一出口(45)均与所述第一s形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循环腔(4)还包括控制板循环腔(42),所述控制板循环腔(42)适于与所述车架的电控系统控制板(5)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循环腔(42)内形成有第二s型通道,所述下托板设置有第二进口(44)和第二出口(46),所述第二进口(44)和所述第二出口(46)均与所述第二s型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上设有多个电池定位孔(31),所述电池包(2)通过所述电池定位孔(31)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多个连接定位孔(11),所述底板(1)适于通过所述连接定位孔(11)与所述车架骨架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意张攀程吴圣郭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