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5405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皱木耳生长预估调控领域,公开了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有机原料并将其配置成培养基,再将菌种接种到已经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在接种后将培养基置于可调控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流通程度的栽培环境中,使得菌丝能够处于适宜环境下在培养基中扩展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设定早期观察点,来获取菌丝在培养基上的覆盖面积和分布情况,使得栽培过程中的菌丝扩展状态能够实时监控,并根据菌丝早期扩展生长情况,预估皱木耳的栽培效率和质量,在早期就能发现菌丝扩展不足的问题,为后续补救措施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后期因菌丝生长不佳而影响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皱木耳生长预估调控领域,具体为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皱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属于木耳类,皱木耳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烹饪中常用于凉拌、炒菜、汤品等。此外,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皱木耳的种植也逐渐走向规模化和智能化。通过传感器监控、环境调控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生长因素进行精准调节,从而为皱木耳提供一个稳定、理想的栽培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2、在皱木耳生长栽培的过程中会采用专门配制的培养基,这些培养基通常包括木屑、米糠、棉籽壳、玉米芯等有机材料,通过高温灭菌、添加适量水分和营养成分为皱木耳提供一个纯净且富含营养的生长环境,而在皱木耳栽培过程中,菌丝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因此,在皱木耳栽培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可以预估皱木耳的生长情况,并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以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菌丝生长倾向的具体方式是将培养基图像划分为3×3的矩阵区域,分别为中区域、上区域、下区域、左区域、右区域、左上区域、右上区域、左下区域和右下区域,设定覆盖程度阈值,并获取菌丝占据每个区域内的面积比例,将菌丝占据不同区域内的面积比例与覆盖程度阈值进行大小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做出相应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菌丝占据对应区域内的面积比例超过了覆盖程度阈值,将该区域标记为高倾向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菌丝生长倾向的具体方式是将培养基图像划分为3×3的矩阵区域,分别为中区域、上区域、下区域、左区域、右区域、左上区域、右上区域、左下区域和右下区域,设定覆盖程度阈值,并获取菌丝占据每个区域内的面积比例,将菌丝占据不同区域内的面积比例与覆盖程度阈值进行大小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做出相应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菌丝占据对应区域内的面积比例超过了覆盖程度阈值,将该区域标记为高倾向区域;若菌丝占据对应区域内的面积比例未超过覆盖程度阈值,将该区域标记为低倾向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低倾向区域的补救措施为:在无菌环境下准备适量营养液,用移液器或喷雾器均匀作用于低倾向区域,促使该区域营养水平提升,并加强栽培环境中的气流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补救效果观察点,获取早期观察点时的高低倾向区域差距比例,并在补救效果观察点时获取高低倾向区域差距比例,将早期观察点和补救效果观察点获取的两次高低倾向区域差距比例求差得到补救比例差值,并设定比例差阈值,将补救比例差值与比例差阈值进行大小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做出相应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皱木耳栽培过程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岩刘源王民乐李超袁征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