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382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背板,背板的开口端向内侧折弯形成相对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其中,第一容置槽靠近显示设备的地侧,第二容置槽靠近显示设备的天侧;扩散板,扩散板通过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与背板装配;光学膜,光学膜通过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与背板装配,光学膜位于扩散板远离背板的一侧;光学膜靠近第二容置槽的一端向靠近背板的方向倾斜,使得显示设备竖直放置时,光学膜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α的范围为0°<α≤3°。本申请通过扩散板和光学膜的后仰设计,解决了光学膜和显示面板之间易擦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1、直下式背光模组f型折弯结构设计是目前主流的一种全面屏设计方式,然而,这种f型折弯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也即,扩散板、光学膜的活动空间较大,在运输过程中光学膜极易与液晶面板的下偏光膜片拍打式接触。光学膜表面硬度为铅笔硬度h-2h,液晶面板下偏光膜的硬度为铅笔硬度8b-10b,两者之间硬度差异较大,液晶面板下偏光膜极易被光学膜擦伤,导致显示画面有暗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运输过程中光学膜和液晶面板之间易擦伤,影响显示画面质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设备,包括:

3、背板,所述背板的开口端向内侧折弯形成相对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靠近所述显示设备的地侧,所述第二容置槽靠近所述显示设备的天侧;

4、扩散板,所述扩散板通过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背板装配;

<p>5、光学膜,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内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内间距,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使得所述显示设备竖直放置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限位层,所述第二限位层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层用于限制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膜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中的活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内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内间距,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形成的平面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使得所述显示设备竖直放置时,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与所述竖直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限位层,所述第二限位层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槽远离所述背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层用于限制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膜在所述第二容置槽中的活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层和所述光学膜之间的间隙为3mm-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一侧通过第一限位层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靠近所述背板的一端。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见会刘欣侯亚荣曹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