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5161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3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在混凝土底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多圈混凝土围墙,且多圈混凝土围墙由内至外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圈混凝土围墙之间的间隙形成回廊区;在最内一圈的混凝土围墙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水压气压破坏组件、以及填充有若干消能体,多个水压气压破坏组件阵列分布在混凝土底板的顶面上;在每一圈混凝土围墙上开设有过水孔;在回廊区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块限流板,在限流板上设置有过流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形成紊流、回流和旋流等多流态分布区,极大增加了过饱和气体的介质接触面积,加快了过饱和气体的析出,对保护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尤其涉及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1、当高坝采用挑流消能方式泄洪时水流速度高达30-50m/s,在泄洪通道内产生剧烈紊动,形成真空负压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被大量卷吸溶解,下泄水体溶解气体饱和度可达140%-160%;在低气压和水温超过25℃的协同作用下,水体溶解能力显著下降,此时下泄水流携带的溶解气体在进入下游河道后,由于压力骤降和温度变化,会形成微米级气泡持续析出。

2、过饱和气体通过鳃部渗透进入血液,在血管内形成栓塞,继而引发器官衰竭,当溶解气体总压超过110%饱和度时,鲑科鱼类在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30%;达到130%时,鱼苗存活时间不超过12小时;长期监测数据显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下游50公里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建坝前的3.2降至2.1,底栖生物量减少42%;此外,气体过饱和环境还会改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抑制藻类光合作用,导致食物链基础环节受损。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促进水体中的过饱和溶解气体快速释放的作用,如公开号为cn113023814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基于阶梯掺气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3)的顶面上设置有多圈混凝土围墙,且多圈混凝土围墙由内至外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圈混凝土围墙之间的间隙形成回廊区(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围墙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且所述混凝土围墙的数量为三圈,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围墙(2a)、第二混凝土围墙(2b)和第三混凝土围墙(2c);所述压气压破坏组件(7)和所述消能体(4)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围墙(2a)的内部;所述第一混凝土围墙(2a)的内部区域形成中央消能区。</p>

3.如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包括混凝土底板(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土底板(13)的顶面上设置有多圈混凝土围墙,且多圈混凝土围墙由内至外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圈混凝土围墙之间的间隙形成回廊区(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围墙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且所述混凝土围墙的数量为三圈,由内至外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围墙(2a)、第二混凝土围墙(2b)和第三混凝土围墙(2c);所述压气压破坏组件(7)和所述消能体(4)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围墙(2a)的内部;所述第一混凝土围墙(2a)的内部区域形成中央消能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围墙的长方向平行于上、下游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垂直安装在所述回廊区(1)内;且限流板的其中一侧竖直边与其中一混凝土围墙的竖直面相连接,限流板的另一侧竖直边与另一混凝土围墙的竖直面间隔设置并形成用于过水的竖缝(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廊式过饱和气体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方向上,部分限流板靠近竖缝(6)的一端设置为弧形板形状,另一端设置为直板形状。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甫刚魏佳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