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及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936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及逆变器,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逆变器外壳上的散热器和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一侧具有开口结构,所述散热框具有所述开口结构的一侧被配置为与逆变器的外壳连接;所述散热框与所述外壳形成的腔体内被配置为容纳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框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以及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风扇相对的另一端设有若干出风口,所述风扇的吹风方向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齿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散热框上与所述出风口相邻的一侧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被配置为容纳逆变器的灌封电感,并且所述缺口的底面被配置为与所述灌封电感接触。本技术能够通过不增加风扇即可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及逆变器


技术介绍

1、逆变器主要的发热元件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功率电感,半导体器件是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电感则通过灌胶方式把热量传导到逆变器外壳进行散热。

2、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改进,光伏逆变器的体积尺寸越来越小,功率也在提升,为了满足散热需求,往往需要增加风扇来提高散热能力,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但增加风扇则需要相应增大逆变器的尺寸,与逆变器体积最小化设计相悖,且成本也会提高。

3、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也不必然会给出技术教导;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及逆变器,能够通过不增加风扇即可提高逆变器的散热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逆变器外壳上的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框(4),所述散热框(4)的一侧具有开口结构,所述散热框(4)具有所述开口结构的一侧被配置为与逆变器的外壳(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电感(2)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21),所述散热翅片(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扇(6)的吹风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电感(2)的上端和两侧均设有所述散热翅片(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U...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包括设置在逆变器外壳上的散热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框(4),所述散热框(4)的一侧具有开口结构,所述散热框(4)具有所述开口结构的一侧被配置为与逆变器的外壳(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电感(2)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21),所述散热翅片(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扇(6)的吹风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封电感(2)的上端和两侧均设有所述散热翅片(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u形结构,其u形结构的底面与所述灌封电感(2)的顶面接触,并且所述缺口底面的两侧设有若干l形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灌封电感(2)的顶面和侧面的所述散热翅片(2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框(4)的一侧面上设有盖板(9)和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盖板(9)与所述第二开口形状相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璩克旺桂征胡兵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罗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