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927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轧钢板,其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所具有的金属组织以面积%计,含有铁素体和贝氏体之中的至少1种:合计80~98%、以及马氏体:2~10%,在将取向差为15°以上的边界作为晶界,将由所述晶界包围且当量圆直径为0.3μm以上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晶粒内的取向差为5~14°的所述晶粒的比例以面积%计为10~60%,从表面至板厚1/6位置的区域中的{110}<111>以及{112}<111>取向的极密度的平均值为2.50以上,从板厚2/5位置至板厚3/5位置的区域中的{100}<011>、{211}<011>以及{332}<113>取向的极密度的平均值为7.0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轧钢板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在汽车行业,从提高燃料效率的观点出发,要求车体的轻量化。为了兼顾车体的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所使用的钢板的高强度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从这样的背景出发,正在进行高强度钢板的开发。另一方面,在高强度化的同时,钢板的加工性通常降低。因此,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中,重要的是将加工性确保为一定以上且谋求高强度化。

2、与此相关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组织以面积率计包含合计80~98%的铁素体和贝氏体、以及2~10%的马氏体,在所述组织中,将取向差为15°以上的边界作为晶界,将由所述晶界包围且当量圆直径为0.3μm以上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晶粒内的取向差为5~14°的所述晶粒的比例以面积率计为10~60%。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教示了通过将晶粒内的取向差为5~14°的上述晶粒的比例以面积率计设定为10~60%,可以在为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拉伸凸缘性和延展性,进而通过将组织中的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合计面积率以及马氏体的面积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善缺口疲劳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所具有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由C:0.020~0.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所具有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由c:0.020~0.0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武睦海首藤洋志伊藤大辅安藤洵长井健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