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调光膜及调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814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10 17:41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区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活性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底,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光膜设置有柔性电路板,上述调光膜为N分区调光膜,各个分区之间电性不导通,N为≥2的整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内接端和外接端,所述内接端分布有至少N+1条内接触脚,所述外接端分布有至少N+1条外接触脚,每个内接触脚分别电性连接在各个电性不导通的透明导电层上,外接触脚预留为与外接电路连接,内接触脚与外接触脚通过N+1条导电引线一一电性连接。本技术具备简单易操作的导电引线,可以连接调光膜上的多个分区及温度传感等部件,简化调光膜的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光玻璃,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区调光膜及调光玻璃


技术介绍

1、本领域已知的主动型调光膜,如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悬浮粒子调光膜、电致变色调光膜等,一般具有至少五层叠层结构,分别为第一透明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活性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基底。在使用场景下,为了将调光膜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需要至少两条导电引线分别电性连接在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再通过导电引线实现外接电源与透明导电层电性连接,实现通过外接电源驱动调光膜工作。分区调光膜每个分区都需要独立的导电引线,以10分区调光膜为例,若以一层透明导电层切割图案做分区,另一层透明导电层为共线的方式,则有11条导电引线;若上下两层透明导电层均切割实现分区,则有20条导电引线,可见针对n分区调光膜至少需要n+1条导电引线,同时为了保证调光膜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在调光膜上设置温度传感等其它功能的导电引线,如此数量较多的导电引线导致调光膜生产过程极其繁杂。有必要提供一种更简单易操作的调光膜的导电引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区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底(1)、第一透明导电层(2)、活性层(3)、第二透明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基底(5),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光膜设置有柔性电路板(6),上述调光膜为N分区调光膜,各个分区之间电性不导通,N为≥2的整数,所述柔性电路板(6)包括内接端(61)和外接端(62),所述内接端(61)分布有至少N+1条内接触脚,所述外接端(62)分布有至少N+1条外接触脚,每个内接触脚分别电性连接在各个电性不导通的透明导电层上,外接触脚预留为与外接电路连接,内接触脚与外接触脚通过N+1条导电引线一一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调光膜,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底(1)、第一透明导电层(2)、活性层(3)、第二透明导电层(4)和第二透明基底(5),其特征在于:上述调光膜设置有柔性电路板(6),上述调光膜为n分区调光膜,各个分区之间电性不导通,n为≥2的整数,所述柔性电路板(6)包括内接端(61)和外接端(62),所述内接端(61)分布有至少n+1条内接触脚,所述外接端(62)分布有至少n+1条外接触脚,每个内接触脚分别电性连接在各个电性不导通的透明导电层上,外接触脚预留为与外接电路连接,内接触脚与外接触脚通过n+1条导电引线一一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层(3)为悬浮粒子活性层或聚合物分散液晶活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内接端(61)分布有至少n+1条内接触脚,外接端(62)分布有至少为n+4条外接触脚,所述柔性电路板(6)还包括至少n+4条导电引线,其中n+1条导电引线一一电性连接内接触脚与外接触脚;另外2条导电引线内端与内置在柔性电路板(6)中的热敏电阻电性连接,其对应的外接触脚预留为与外接电路连接,另外1条导电引线内端与柔性电路板(6)外壳的导电漆电性连接,其对应的外接触脚预留为与外接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调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6)的内接端(61)分布有至少为n+1条内接触脚,外接端(62)分布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男张达玮赵世勇肖淑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