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4658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大盘卷卷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包括:底座和推杆,所述底座上设有推杆,还包括:圆筒和调节机构,所述圆筒底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圆筒由多个弧形板组成,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齿环、支撑柱、支撑环、转轴、齿轮和转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卷取内筒在将红钢顶出时,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内壁接触,容易与卷取内筒产生摩擦,导致红钢外圈表面擦伤,造成次品的产生;实现了红钢从卷取内筒顶出时,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内壁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防止了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之间产生摩擦,避免了红钢外圈表面的擦伤,大大提高了红钢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盘卷卷取,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大盘卷生产时,卷取机在卷取完红钢后,需要通过托板将红钢从卷取内筒顶出,由于卷取内筒是竖直放置的,红钢需要卷取内筒的底部向上顶出。

2、但是,在此过程中因经过水冷却的卷取内筒硬度大幅提高,其硬度要高于红钢的硬度,在红钢被顶出的过程中会与卷取内筒的内壁接触,并产生摩擦,而该摩擦极易在红钢外圈表面形成擦伤,导致次品的产生。

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卷取内筒在将红钢顶出时,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内壁接触,容易与卷取内筒产生摩擦,导致红钢外圈表面擦伤,造成次品的产生;实现了红钢从卷取内筒顶出时,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内壁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防止了红钢外圈表面与卷取内筒之间产生摩擦,避免了红钢外圈表面的擦伤,大大提高了红钢的生产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少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包括:底座(1)和推杆(2),所述底座(1)上设有推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3)和调节机构(4),所述圆筒(3)底部设有调节机构(4),所述圆筒(3)由多个弧形板(31)组成,所述调节机构(4)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通过调节机构(4)驱动相邻弧形板(31)的顶部相互远离,并同时向外倾斜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齿环(41)、支撑柱(42)、支撑环(43)、转轴(44)、齿轮(45)和转齿(46);所述齿环(41)设置在底座(1)顶部,多个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包括:底座(1)和推杆(2),所述底座(1)上设有推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3)和调节机构(4),所述圆筒(3)底部设有调节机构(4),所述圆筒(3)由多个弧形板(31)组成,所述调节机构(4)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通过调节机构(4)驱动相邻弧形板(31)的顶部相互远离,并同时向外倾斜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齿环(41)、支撑柱(42)、支撑环(43)、转轴(44)、齿轮(45)和转齿(46);所述齿环(41)设置在底座(1)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柱(42)环形阵列设置在底座(1)顶部,且位于所述齿环(41)内侧,所述支撑环(43)设置在支撑柱(42)顶部,且所述支撑环(43)与所述齿环(41)同轴,多个所述转轴(44)竖直环形阵列设置在底座(1)顶部,且多个所述转轴(44)穿过所述支撑环(43),多个所述转轴(44)与多个所述支撑柱(42)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齿轮(45)设置在转轴(44)底部,且多个所述齿轮(45)分别与所述齿环(41)内侧壁上的齿相互啮合,多个所述转齿(46)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转轴(44)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环(41)外圆周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齿(411),所述底座(1)与所述推杆(2)之间设有驱动齿(5),且所述驱动齿(5)与所述第一齿(411)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盘卷外圈擦伤的卷取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留忠陈向勇徐群植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