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4448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发光元件的第一导光板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所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发光元件的第二导光板,与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急速普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替代布劳恩管(CRT),活用节 能、薄型、轻量等特长,广泛使用于液晶电视机、显示器、便携式电 话等。这些特长在液晶显示装置背后配置的照明装置(所谓背光源) 的改良中进一步被有效利用。照明装置主要分为侧光型(也称边缘光型)和正下方型两大类。 侧光型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设置导光体,在导光体的横端部设置 光源。从光源出射的光由导光体反射,间接地对液晶显示面板均匀照 射。根据该结构,能够薄型化,并且能够实现亮度均匀性优秀的照明 装置。因此,侧光型的照明装置,主要采用在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 机等这样的中小型液晶显示器上。作为侧光型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 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为了能够从发光面均匀发光而在导光板的 反射面形成有多个点的面发光装置。该面发光装置中,反射面的角落 部因光源的指向性而不会传达光所以变暗,所以该角落部的点的密度 比其他部分更高。此外,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排列多个光 源,直接照射液晶显示面板。从而,即使是大画面也容易得到高亮度, 主要采用在2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上。但是,现在的正下方型 的照明装置,厚度为约20 40mm,是对于显示器的进一步薄型化的障 碍。为了在大型液晶显示器中达到进一步的薄型化,通过使光源与液 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能够解决,但是该情况下,如果不增加光源的 数量,就不能够得到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另一方面,增加光源的4数量会提高成本。因此,需要开发不增加光源数量而薄型且亮度均匀 性优秀的照明装置。对于上述问题,已有通过并列多个侧光型的发光元件而使大型液 晶显示器薄型化的尝试。作为这样的发光元件,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将板状 的导光块纵列排列、具备对各导光块分别供给一次光的一次光源的纵 列型结构的纵列型面光源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以紧凑的结构 确保广的发光区域。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对导光体的入射部设置有准直化 单元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提高对导光体的入射效率。进而,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开口部与反射部的疏密差调整 光的传播的方式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 轻量化,且使照明光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此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使边缘型背光源单元的导光体的发 光面具备凹凸形状的方式的照明装置。而且,记载了由此能够廉价且 简易地制造照明装置。进而,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光源是LED、在导光板上形成有突 条的边缘型背光源。而且,记载了由此通过改变LED正面与LED LED 间的棱镜形状的角度,使光也能到达LED间,实现暗部的改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326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8861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4232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29728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333442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7-123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当纵列排列导光体的块时, 会与导光体彼此之间的接缝对应地发生亮度不均。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如实施例所记载,在导光 板上形成的棱镜只是单纯为了使传播的光上升的结构,光上升可能会造成各导光板的接缝的亮度不均。进而,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发光元件,用显示装置的开口部和反射部的疏密差调整光的传播,但是为了不依赖于导光体而在空间内均匀传播,需要一定的厚度(光出射面和与其相对的反射部件的距离)。因此,实际上仅用疏密差难以进行光传播的调整。此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发光元件,因为用一块导光板构成,所以难以用于为了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进而,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发光元件,用作LED彼此之间的小范围的亮度不均对策,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并列设置导光板,不能够连其接缝的亮度不均也消除。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各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发光面积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充足的亮度,并且能够薄型化且亮度均匀性优秀的发光元件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第一导光板,其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上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第二导光板,其与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第一导光板侧表面上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形成的独立的多个发光面由并列配置比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构成的第二导光板所集中。因此,上述专利文献2中产生的与第一导光板中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彼此之间的接缝对应的亮度不均,在本专利技术中得到良好的抑制。此外,在第一导光板表面形成有多个棱镜,并且在第二导光板的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所以来自从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源的光中,垂直到达第一导光板表面的棱镜的光,不折射地朝向第二导光板,直接作为平面光出射。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且亮度不均得到抑制,亮度均6匀性变得良好。进而,由于在第一导光板表面形成的多个棱镜的一个斜面向第二导光板传播光,所以不是如上述专利文献3的导光板那样使光上升,能够抑制导光板彼此之间的接缝的亮度不均。此外,因为用第一和第二导光板传播光,所以与如上述专利文献4的发光元件那样在空间内传播的方式相比更容易调整光的传播。进而,与上述专利文献5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使二块导光板相对构成,更容易用于为了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此外,上述专利文献6用作LED彼此之间的小范围的亮度不均对策,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针对导光板彼此之间的亮度不均,所以也能够充分抑制其接缝的亮度不均的发生。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可以分别具备在光源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和在光源的相反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分别具备在光源侧形成的较宽的第一斜面、和在光源的相反侧形成的较窄的第二斜面,所以能够将从光源入射的光有选择性地传播到第二导光板。从而,能够良好地调整光的传播,能够更加良好地抑制亮度不均。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中,光源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侧面方向。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设置在第一导光板的侧面方向,所以能够更加薄型地形成发光元件。进而,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可以形成为与邻接的棱镜的间隔随着从光源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变窄。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上分别形成的多个棱镜,形成为与邻接的棱镜的间隔随着从光源侧朝向其相反侧而变窄,所以能够抑制来自第一导光板的发光量在光源侧变多,能够在导光板的表面上使发光量均匀。7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相互相似或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导光板的多个棱镜的形状,形成为相互相似或相同,所以能够通过固定或改变多个棱镜的大小而容易地进行发光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源; 第一导光板,其由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长条状导光体构成,所述多个长条状导光体分别具备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来自该光入射面的光出射的形成有多个棱镜的光出射面; 第二导光板, 其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侧相对配置,在该第一导光板侧表面形成有具有与该第一导光板的棱镜形状咬合的形状的棱镜,并列配置比所述长条状导光体更少数量的导光体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智树增田岳志味地悠作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