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粘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383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04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粘胶带,涉及胶粘剂技术领域,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层、第一电解胶粘剂层、铝箔基材层、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第二离型膜层;所述第一电解胶粘剂层和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相互独立地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功能共聚物100份、金属锂盐6‑15份、表面活性剂1‑2份、两性有机离子盐4‑6份、(3,6‑二氨基吖啶‑9‑基)硼酸3‑5份、流平剂0.3‑1份、溶剂30‑50份。该电解粘胶带离子渗出量小,通电前粘结强度好、通电后粘结强度低,剥离无残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带,尤其涉及一种电解粘胶带


技术介绍

1、在电子部件的制造组装等工序,和电子设备维修时,常发生电子设备组件的拆卸与再组装的再加工,需要保证成品率和已使用的部件分解回收的再循环。因此,电子设备的固定离不开易拉粘胶带的使用。然而,现有的易拉粘胶带粘着力较差,残胶风险较高,易发生自身开裂或拉断,从而影响拆卸和组装的质量及效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电解粘胶带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2、电解粘胶带通常含有导电材料(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当施加电压时,导电材料会发生电解反应,阳离子移动至阴极侧并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动至阳极侧并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削弱粘合界面,易于剥离。但是此类粘胶带中阴阳离子易析出,容易造成电腐蚀、性质不稳定和污染电子器件等问题,从而影响电子器件的利用和保护。除此之外,市面上的电解粘胶带也还或多或少存在在通电前粘着力较差,且通电解粘后在被贴物上会有明显的残留等技术缺陷。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1589551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解粘胶黏剂以及双面胶带,所述电解粘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粘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层、第一电解胶粘剂层、铝箔基材层、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第二离型膜层;所述第一电解胶粘剂层和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相互独立地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功能共聚物100份、金属锂盐6-15份、表面活性剂1-2份、两性有机离子盐4-6份、(3,6-二氨基吖啶-9-基)硼酸3-5份、流平剂0.3-1份、溶剂30-50份;所述功能共聚物包括如下单体引入的结构单元: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1,3-双(环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基)-1,3,5-三嗪-2,4,6(1H,3H,5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粘胶带,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离型膜层、第一电解胶粘剂层、铝箔基材层、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第二离型膜层;所述第一电解胶粘剂层和第二电解胶粘剂层相互独立地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原料制成:功能共聚物100份、金属锂盐6-15份、表面活性剂1-2份、两性有机离子盐4-6份、(3,6-二氨基吖啶-9-基)硼酸3-5份、流平剂0.3-1份、溶剂30-50份;所述功能共聚物包括如下单体引入的结构单元: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1,3-双(环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n-(4-氰基-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1,3-双(环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n-(4-氰基-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引发剂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惰性气体氛围,60-70℃下搅拌反应3-5h,反应结束后在水中沉出,并用乙醇洗涤沉出的聚合物3-6次,最后置于真空干燥箱85-9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功能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粘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尔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