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4193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多个树脂层中,中间层由通过导入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成,且至少一层是由芳族聚酰胺、例如PA9T构成的阻挡层。由此,在不使用氟树脂这样昂贵且高功能的树脂的情况下,提供可由廉价的树脂材料获得良好的低透过性的多层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燃料管中使用的多层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的燃料管中大多使用树脂管。树脂管与金属管不同, 具有不会生锈、加工容易、设计上的自由度大、重量轻等各种优点。另一方面,将树脂管用于燃料管时出现的问题是汽油透过树脂管 释放到外部。最近,由于环境问题,欧美国家日益加强了对燃料管中 应用的树脂管的燃料透过限制。,通过使用SHED实验机进行的CARB DBL法测定燃料管用的树 脂管的透过量时,如果结果显示烃的透过量为50mg/m*天以下,则 被视为是低透过性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向燃料管中使用的树脂管附加燃料难以透过的 性质(以下称为低透过性)。为了提高低透过性,有一种树脂管是将与 汽油接触的最内层由低透过性的树脂形成,其外侧是粘合层,最外层 使用聚酰胺树脂等。作为低透过性的树脂,己知氟树脂(ETFE)是低透 过性非常优异的树脂。人们正在开发由该氟树脂构成阻挡层的树脂 管。
技术实现思路
以该种氟树脂作为阻挡层的树脂管的问题是虽然其作为阻挡层 的低透过性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氟树脂是昂贵的树脂。 '因此,人们考虑使用低透过性较好且较为廉价的树脂来构成多层 树脂管。实际上,例如尝试了将廉价的聚乙烯(PE)与其它树脂组合,通过共挤出成型法来构成管。但是,大多不与PE粘合、无法实际用 作汽车的燃料管用的树脂管的问题显著。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如下多 层管该多层管不使用氟树脂这样昂贵且高功能的树脂,由廉价的树 脂材料获得良好的低透过性,并且通过使树脂层具有粘合性,可确保 足够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 料的多个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在上 述多个树脂层中,中间层由通过导入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 成,且相邻的至少一层是以芳族聚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阻挡层。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3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具有以芳族聚 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阻挡层,该阻挡层的外侧层、内侧层均由通过导入 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成。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3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由阻挡层、与 该阻挡层相邻的外侧树脂层、内侧树脂层构成,所述阻挡层以通过导 入官能团而酸改性的芳族聚酰胺为主要成分。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3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具有通过导入 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该酸改性树脂层的内侧层是以芳族聚 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阻挡层。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3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最外层的树脂 层的内侧是以导入了官能团的酸改性芳族聚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阻挡 层。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3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最外层的树脂层由导入了官能团的酸改性树脂构成,其内侧是以芳族聚酰胺为主要 成分的阻挡层。本专利技术是在具有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5层以上的 树脂层构成)的多层树脂管中,具有如下特征的多层管上述树脂层中, 由最外层向内,第1层为PE(聚乙烯)树脂层,第2层和第4层为通过导入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PE (聚乙烯)树脂层,且第3层或第5层为由芳族聚酰胺构成的阻挡层。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构成如下多层管该多层管不使用像氟树脂那 样昂贵且高功能的树脂,由廉价的树脂材料获得良好的低透过性,并 且通过使树脂层具有粘合性,可确保足够的强度。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1的多层管的横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2的多层管的横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3的多层管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4的多层管的横截面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管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实施方案1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1的多层树脂管的横截面。该多层树 脂管是通过共挤出成型法、由从外侧向内依次形成的第1层至第3层 共计三层的树脂层构成的。外侧的第1层树脂层用于保持管的强度、 提高低温下的耐冲击性。中间的第2层是由芳族聚酰胺(优选聚酰胺 9T、 6T等)构成的阻挡层,用于向树脂管附加对燃料的低透过性。第 1层和第3层均由通过导入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成。中间 的第2层优选被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萘酸、羧酸等酸改性的 PA9T。外侧的第1层和内侧的第3层优选为乙烯/GMA(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的共聚物或被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萘酸、羧酸等酸改性的PE (聚乙烯)。特别是,酸改性聚乙烯优选具有以MFR值表示为 0.03-5.0 g/10分钟的粘度。根据上述实施方案1,可以以会为廉价的PA9T等芳族聚酰胺为 材料,使中间的第2层发挥燃料透过性低的阻挡层的功能,同时使第 1层和第3层由酸改性树脂构成,第1层和第2层、第2层和第3层 分别通过热改性树脂的官能团而发生粘合反应,可以更为牢固地粘 合。由于在第1层和第3层使用廉价的乙烯系树脂,,并且附加了对燃 料的阻挡功能和粘合功能,因此一方面可得到与使用昂贵的氟树脂等 高功能树脂同样的阻挡性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廉价的树脂材料、通过 量产获得大幅降低成本的效果。接下来,作为以上实施方案l的变形例,可以使中间的第2层为 酸改性PA9T。这种情况下,第1层和第3层可以由聚酰胺6、聚酰胺 66、聚酰胺11、聚酰胺12或聚酰胺6和聚酰胺12的共聚物构成。或 者,第1层和第3层优选为乙烯/GMA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的 共聚物或被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萘酸、羧酸等酸改性的PE(聚 乙烯)。根据上述构成,第2层使用酸改性PA9T,因此第1层和第2层、 第2层和第3层分别互相通过官能团而彼此拉近,因此可进一步提高 粘合强度。实施方案2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2的多层管。该实施方案2中,三层树脂层中,中间的第2层由通过导入官能 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成,且内侧的第3层是由芳族聚酰胺(优选 聚酰胺9T、 6T)构成的阻挡层。这种情况下,中间的第2层可以由被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萘酸、羧酸等酸改性的酸改性PA9T(聚酰胺9T)、或乙烯/GMA(甲基 丙烯酸縮水甘油基酯)的共聚物、或酸改性PE (聚乙烯)(MFR值 0.03-5.0 g/10分钟)构成。外侧的第1层由PE(聚乙烯)树脂层或聚酰胺(PA)树脂层构成。该 第1层的聚乙烯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 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任意一种。根据上述实施方案2,可以以较为廉价的芳族聚酰胺为材料,使 内层的第3层发挥燃料透过性低的阻挡层的功能,同时使中间的第2 层由酸改性树脂构成,第1层和第2层、第2层和第3层分别通过热 改性树脂的官能团而发生粘合反应,可以更牢固地粘合。由于在第1 层和第2层使用廉价的乙烯系树脂等,并且附加了对燃料的阻挡功能 和粘合功能,因此一方面可以获得与使用昂贵的氟树脂等高功能树脂 同样的阻挡性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廉价的树脂材料、通过量产获得大 幅降低成本的效果。再有,第3层如果使用酸改性PA9T,则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层管,该多层管是具有多层结构的多层树脂管,所述多层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为材料的多个树脂层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树脂层中,中间层由通过导入官能团而改性的酸改性树脂层构成,且相邻的至少一层是以芳族聚酰胺为主要成分的阻挡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正臣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