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669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5-28 00:4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换热器,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箱体,设有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吸水管道、回水管道,所述进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与待冷却的电机连接,所述吸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水塔连通;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管壳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管壳内壁与所述冷却组件外壁之间留有水冷却空间,所述水冷却空间与所述吸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连通作为水冷通道,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进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连通作为油冷通道;油冷通道与水冷通道相互封闭,只进行热交换,更加能证了对电机冷却过程持续可靠,避免水质问题影响冷却工作的持续性,补水箱对吸水管道位置补水,确保水泵对冷却器抽水时保持稳定吸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电机的功率都比较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为保证采电机效率及运行安全性,需针对电机发热情况处理好散热的问题。这个过程往往采用换热器来实现,具体采用空-水冷却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其中水冷通过外接冷却水塔引入冷却水。但是在实践中,空-水冷却方式的换热器冷却效果还不够高,不利于装置的小型化。而且从水塔引入的水容易因为供水、管道水压、水垢等原因,导致供水不够稳定,使冷却效果进一步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冷式换热器。

2、根据本技术的水冷式换热器,包括:箱体,设有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吸水管道、回水管道,所述进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与待冷却的电机连接,所述吸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与水塔连通;冷却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管壳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管壳套设于所述冷却组件外侧,所述冷却管壳内壁与所述冷却组件外壁之间留有水冷却空间,所述水冷却空间与所述吸水管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410)的补水输入端(411)连接于所述补水箱(400)下侧,所述补水管(410)的补水输出端(412)连接于所述水泵(300)与所述吸水输入端(710)之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400)上设置有水箱观察窗(4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00)为直流无刷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道(700)和/或所述回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410)的补水输入端(411)连接于所述补水箱(400)下侧,所述补水管(410)的补水输出端(412)连接于所述水泵(300)与所述吸水输入端(710)之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400)上设置有水箱观察窗(4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00)为直流无刷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道(700)和/或所述回水管道(800)上设置有排气阀(9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道(700)和/或所述回水管道(800)上设置有朝向上侧的排气口(901),所述排气阀(900)连接于所述排气口(901)上,所述排气阀(900)内设置有浮子(910),所述排气阀(900)上侧设置排气孔(920),所述排气孔(920)上设置有阀杆(930),所述阀杆(930)下端具有底撑部(9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中尤梓标何镇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威流体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