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陶瓷的表面装饰,具体涉及一种泛红晕物理着色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审美、鉴赏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于从建筑装饰环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人们对于建筑陶瓷产品的装饰要求逐渐提高,更加注重建筑陶瓷的个性化与装饰效果。目前,建筑陶瓷主要是利用喷墨打印实现色彩化与图案化,其主要是化学色(色素色),即利用墨水中色料/颜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实现呈色。化学色的可控性较强,易于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复制;但是呈色效果单一,缺少变化的灵动性。
2、结构呈色技术,又称为物理着色,其不含任何着色化学元素,主要是利用材料微观结构对光进行选择性反射、散射、干涉或衍射而呈现出颜色。与化学色相比,结构色仅与材料的微观结构有关,其颜色耐久性明显优于化学色;且无需使用化学色料,其着色方式更加绿色环保;此外,结构色对于光线更加敏感,多数情况下具有随角异色性或虹彩性,比如钧瓷釉、天目釉、青瓷釉等中均包含了大量的结构色,其可以带给人们奇异美妙的光色观感,从而可提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泛红晕物理着色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釉的化学组成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SiO2 53~60%;Al2O3 25~30%;Fe2O3 0.2~0.5%;TiO2 0.1~0.2%;CaO 0.3~0.8%;MgO0.1~0.5%;K2O 2~6%;Na2O 2~3.5%;ZrO2 4~8%;烧失量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釉的比重为1.40~1.45 g/cm3,施釉量为500~650 g/m2;所述底釉的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泛红晕物理着色建筑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釉的化学组成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sio2 53~60%;al2o3 25~30%;fe2o3 0.2~0.5%;tio2 0.1~0.2%;cao 0.3~0.8%;mgo0.1~0.5%;k2o 2~6%;na2o 2~3.5%;zro2 4~8%;烧失量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釉的比重为1.40~1.45 g/cm3,施釉量为500~650 g/m2;所述底釉的施加方式为淋釉或喷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效果釉的化学组成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sio2 30~42%;al2o3 5~9%;tio2 10~20%;cao 5~8%;mgo 0.5~1.2%;k2o 2.5~4%;na2o 0.5~1%;bao 0.5~1%;zno 20~34%;zro2 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军,聂光临,程科木,张克林,杨元东,刘杰聪,刘少杰,左飞,段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