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及沉井施工,具体地讲是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
技术介绍
1、沉井工艺是一种用于在土层或水中深处进行基础工程的方法。这种工艺通常用于建筑物、桥梁、水坝等结构的基础中。在沉井工艺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钢筋混凝土或钢制的大型圆筒或方形箱体,被称为沉井或固定沉箱,它用于在地基中钻孔并达到所需的深度。沉井通常通过不断把土壤或其他材料从中间挖掘空、或洞穿湖底,然后将其下沉至基础深处。在一些情况下,工作船或特殊设备被用来把沉井下沉到所需的深度。一旦沉井到达位置,就会灌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填充空隙,同时支撑基础结构。沉井工艺可以在需要建造大型结构的地方切断地下水源,通过提供一个封闭且平整的工作面来进行深水建筑。同时,它还可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和避免危险气体泄漏。这种工艺也被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如建筑物地基、桥墩和海底管道等。
2、沉井工艺虽然在施工领域应用广泛,但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管控薄弱等原因,易出现诸如下沉困难、下沉速度过快、井体倾斜、突沉、超沉、接高失稳等问题。此类问题一方面会危及施工安全,另一方面也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一种能有效避免上述施工问题,提高沉井施工安全性和精度的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该施工设备能够根据工程实际问题,分场景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有效解决沉井施工中诸如下沉困难、下沉速度过快、井体倾斜、突沉、超沉、接高失稳等问题,达到提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3、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所述所艺主要包含监测控制系统、下沉干预设备和沉井配套构造三大组成部分。
4、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应能实时监测沉井的下沉速度与倾角,通过监测数据自行判断沉井当前姿态情况,并同步将判断结果传输给技术人员和下沉干预设备。
5、进一步的,所述沉井配套构造为沉井壁板外侧均匀布置的凹槽,凹槽的数量应根据沉井尺寸及下沉计算参数确定。
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宽度应能保证升降车前端进入,并保证摩擦固定件能与凹槽侧壁充分接触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7、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干预设备包括桩基础、轨道、升降车、摩擦固定件、支撑杆、千斤顶;所述桩基础布置于沉井壁板外侧;所述轨道下端埋入桩基础内;所述升降车后端安装于轨道上,前端伸入沉井壁板外侧的凹槽内;所述升降车的前端设置有摩擦固定件、支撑杆及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与升降车前端固定,自上而下共三个;所述支撑杆与千斤顶相连,并对称布置于千斤顶两侧;所述支撑杆尾部设有摩擦固定件;
8、进一步的,所述桩基础布置于沉井壁板外侧,桩基础可采用钻孔灌注桩、phc管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等多种形式,桩基础应同时具备足够的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
9、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下端埋入桩基础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轨道下端应与桩基础内的钢筋采用焊接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超出地面部分应与平整地面保持垂直。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车后端安装于轨道上,并可按指令沿轨道上下移动或固定于轨道的某一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固定于升降车前端,自上而下共三个,千斤顶可按指令向支撑杆施加特定的推力。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在千斤顶的控制下实现向外伸长或向内缩短,支撑杆尾部设有摩擦固定件。
14、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固定件应与凹槽的侧壁平行,摩擦固定件在千斤顶的特定推力下与凹槽的侧壁产生特定的摩擦力。
15、进一步的,所述桩基础、轨道、升降车的数量均与凹槽相同。桩基础、轨道、升降车布置的位置与凹槽中心对齐。
16、相对应的,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施工方法,采用上述设备进行施工,设备主要有如下使用场景:
17、场景a——沉井下沉困难,需要采取助沉措施;场景b——沉井下沉过快,需要采取缓沉措施;场景c——沉井倾斜,需要采取纠偏措施;场景d——沉井停止下沉困难,采取停沉措施;
18、进一步的,所述使用场景a——沉井下沉困难,需要采取助沉措施的情况下,设备运行步骤如下:
19、s1:监测控制系统测得沉井下沉速度过慢,并将该结果传输给技术人员;
20、s2:技术人员确认监测信息及现场施工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助沉措施并下达指令;
21、s3:所述设备接受助沉指令;
22、s4:所有千斤顶同时增大推力,提高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的摩擦力,并保证后续运行中,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23、s5:所有升降车沿轨道按同一速度缓慢向下移动,借由摩擦固定件向凹槽侧壁施加向下的摩擦力,以此带动沉井下沉;
24、进一步的,所述使用场景b——沉井下沉过快,需要采取缓沉措施的情况下,设备运行步骤如下:
25、s1:监测控制系统测得沉井下沉速度过快,直接向设备下达减小下沉速度的指令;
26、s2:所述设备接受减小下沉速度的指令;
27、s3:所有升降车固定于轨道的某一位置,并保证后续运行中,升降车与轨道不发生相对滑动;
28、s4:所有千斤顶同时增大推力,提高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的摩擦力。摩擦固定件与凹槽间可发生相对滑动,借由摩擦固定件向凹槽侧壁施加向上的摩擦力,以此减小沉井下沉速度;
29、进一步的,所述使用场景c——沉井倾斜,需要采取纠偏措施的情况下,设备运行步骤如下:
30、s1:监测控制系统测得沉井倾斜角度超过限值,直接向设备下达纠偏的指令;
31、s2:所述设备接受纠偏指令;
32、s3:沉井下沉较少侧——千斤顶增大推力,提高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的摩擦力,并保证后续运行中,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升降车沿轨道向下缓慢移动,借由摩擦固定件向凹槽侧壁施加向下的摩擦力,以此加快该侧沉井下沉速度;
33、s4:沉井下沉较多侧——升降车固定于轨道的某一位置,并保证后续运行中,升降车与轨道不发生相对滑动;千斤顶增大推力,提高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的摩擦力。摩擦固定件与凹槽间可发生相对滑动,借由摩擦固定件向凹槽侧壁施加向上的摩擦力,以此减小该侧沉井下沉速度;
34、进一步的,所述使用场景d——沉井停止下沉困难,采取停沉措施的情况下,设备运行步骤如下:
35、s1:当沉井需要接高或沉井下沉已达到设计标高时,技术人员向设备下达停止下沉的指令;
36、s2:所述设备接受停止下沉指令;
37、s3:所有千斤顶增大推力,提高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的摩擦力,并保证后续运行中,摩擦固定件与凹槽侧壁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38、s4:所有升降车固定于轨道的某一位置,并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监测控制系统、下沉干预设备和沉井配套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与宽度应能保证升降车(5)前端进入,并保证摩擦固定件(6)能与凹槽(2)侧壁充分接触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3)布置于沉井壁板(1)外侧,桩基础(3)采用钻孔灌注桩、PHC管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车(5)后端安装于轨道(4)上,并可按指令沿轨道(4)上下移动或固定于轨道(4)的某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在千斤顶(8)的控制下实现向外伸长或向内缩短,支撑杆(7)尾部设有摩擦固定件(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8)固定于升降车(5)前端,自上而下共三个,千斤顶(8)可按指令向支撑杆(7)施加的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3)、轨道(4)、升降车(5)的数量均与凹槽(2)相同;桩基础(3)、轨道(4)、升降车(5)布置的位置与凹槽(2)中心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监测控制系统、下沉干预设备和沉井配套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深度与宽度应能保证升降车(5)前端进入,并保证摩擦固定件(6)能与凹槽(2)侧壁充分接触并产生足够的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3)布置于沉井壁板(1)外侧,桩基础(3)采用钻孔灌注桩、phc管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沉井下沉姿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车(5)后端安装于轨道(4)上,并可按指令沿轨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毛炜,曾磊,卢钢,康明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