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安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氢送气管道使用时对气密性要求较高,在安装连接时需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焊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前后管道相对固定,人工手持固定无法满足焊接需求,需要使用设备对前后管道进行固定。
2、现有技术中,一种便于安装的氢送气管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四角位置区域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各液压缸的输出轴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端前部和顶端后部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底端与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安装板的顶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内壁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左托板和右托板,顶板的顶端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中包含扇形板。该装置通过扇形板、左托板和右托板共同将管道夹持住,使管道保持固定;当管道与扇形板、左托板和右托板的直径相同时,氢送气管道与托板的接触面积较大,夹持效果较好,但是当氢送气管道的尺寸较小时,扇形板、左托板和右托板均与管道为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小,虽然在扇形板、左托板和右托板的板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垫,但是接触面积仍然有限,夹持效果大幅度降低,在管道安装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或者窜动现象,该装置在使用上无法很好地兼容不同尺寸的管道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焊接输氢管道时所使用的管道固定装置无法很好地兼容不同尺寸的管道,对小尺寸管道的夹持效果不好的缺陷,提供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在夹持小尺寸管道时增加装置与管道的接触面积,保证夹持效果,避免管道晃动或者窜动。
2、为解决
3、焊接过程中,前后两根管道分别放置在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上,第一升降件和第二升降件带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下压,第一抵接板配合第三抵接板共同夹持住一根管道,第二抵接板配合第四抵接板共同夹持住另一根管道,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上均分别连接有气囊组件,并且气囊组件位于管道和第一抵接板或第二抵接板之间,在夹持管道时,气囊组件与管道接触并且充气膨胀,使气囊组件可以将第一抵接板或第二抵接板与管道之间缝隙进行填充,以增加本装置与管道的接触面积,同时气囊组件在工作时保持高压状态,利用气体压力将管道稳定固定住,进而避免管道出现晃动或者窜动的情况,方便管道的焊接,有利于提升管道焊接质量。具体的,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均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架与支架或者第一升降件或者第二升降件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均为弧形板。进一步的,支架上分别连接有两个第一升降件和两个第二升降件,两个第一升降件同时带动第一抵接板进行升降,两个第二升降件同时带动第二抵接板进行升降。进一步的,支架底部设有多个移动轮。
4、优选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抵接板的工作面上的抵接气囊、与所述抵接气囊连接的送气管、分别与所述送气管连接的充气组件和阀门组件,所述抵接气囊用于与管道抵接,所述阀门组件用于保持所述抵接气囊的气压,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第二抵接板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一致。
5、气囊组件中,抵接气囊安装在第一抵接板的工作面上,第一抵接板的工作面即与管道抵接的面,充气组件通过送气管与抵接气囊连接并为抵接气囊充气,阀门组件用来保持抵接气囊的气压,在焊接工作结束后,抵接气囊也通过阀门组件进行泄气,其中充气组件和阀门组件可安装在装置上的任意位置,例如可安装在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中任意一处或多处。充气组件可选择接入外部高压气体,也可采用电动或手动的充气泵。
6、优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上的第一单向阀、与所述送气管连接的排气管和安装在所述排气管上的泄气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充气组件和所述抵接气囊之间,所述送气管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抵接气囊之间。
7、充气组件充气时,气流在送气管中流通,经过第一单向阀流入抵接气囊内,此时泄气阀处于关闭状态,充气组件停止充气时,第一单向阀防止气体逆流,使抵接气囊保持高压状态,工作结束后,打开泄气阀将抵接气囊中的气体泄放掉。
8、优选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上的活塞缸、与所述活塞缸连接的进气管和安装在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缸工作时从所述进气管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充入所述抵接气囊内。
9、活塞缸可由人工手动驱动或者设置电动驱动,具体的,活塞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进气管和送气管均与缸体连通。活塞杆远离缸体方向移动时,装置外部气体流经送气管并且通过第二单向阀被吸入活塞缸的缸体内,活塞杆朝向缸体方向移动时,缸体内的气体被压缩且无法从第二单向阀处流出,进而被推入送气管内,通过第一单向阀流入抵接气囊,活塞缸往复移动即可对抵接气囊进行充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板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件上的固定板、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两侧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进行转动。
11、驱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向中间收拢,进而增加对管道的夹持效果。驱动组件可选择转动驱动单元,也可以选择升降驱动单元,采用升降驱动单元时,需要设置连杆与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均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气囊组件,所述抵接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工作面上,所述第二抵接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一致。
13、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分别连接有一个气囊组件,两个气囊组件中的抵接气囊分别设置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工作面上,在工作时利用气压从两侧对管道进行挤压,进一步增加对管道的夹持效果,也利于小尺寸管道的稳定夹持。第二抵接板的结构与第一抵接板一致。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分别连接有绳状件,所述活塞缸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绳状件绕经所述滚轮与所述活塞缸的活塞杆连接。
15、绳状件两端分别与活塞杆和第一转动板或第二转动板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进行转动时,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分别拉动不同的绳状件进行移动,进而拉动活塞杆朝向缸体方向移动,挤压缸体内的气体,再进一步为抵接气囊充气,提升抵接气囊的工作气压,活塞缸上转动连接滚轮用于避免绳状件直接与活塞杆进行摩擦,避免摩擦损坏活塞杆。另外,在活塞缸需要对抵接气囊进行初步的充气时,需要将绳状件从滚轮上移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安装在所述支架(1)一端的第一升降件(2)、安装在所述支架(1)另一端的第二升降件(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件(2)和所述第二升降件(3)上的第一抵接板(4)和第二抵接板(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板(4)和所述第二抵接板(5)下方的第三抵接板(6)和第四抵接板(7)、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抵接板(4)和所述第二抵接板(5)上的气囊组件(8);所述第一升降件(2)带动所述第一抵接板(4)升降配合所述第三抵接板(6)进行管道的固定,所述第二升降件(3)带动所述第二抵接板(5)升降配合所述第四抵接板(7)进行管道的固定,所述气囊组件(8)用于与管道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804)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802)上的第一单向阀(805)、与所述送气管(802)连接的排气管(806)和安装在所述排气管(806)上的泄气阀(807),所述第一单向阀(805)位于所述充气组件(803)和所述抵接气囊(801)之间,所述送气管(802)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805)与所述抵接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803)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802)上的活塞缸(808)、与所述活塞缸(808)连接的进气管(809)和安装在所述进气管(809)上的第二单向阀(810),所述活塞缸(808)工作时从所述进气管(809)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充入所述抵接气囊(8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板(4)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件(2)上的固定板(9)、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9)两侧的第一转动板(10)和第二转动板(11),所述固定板(9)连接有驱动组件(12),所述驱动组件(12)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板(10)和所述第二转动板(11)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10)和所述第二转动板(11)均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气囊组件(8),所述抵接气囊(80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板(10)和所述第二转动板(11)的工作面上,所述第二抵接板(5)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抵接板(4)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10)和所述第二转动板(11)分别连接有绳状件(13),所述活塞缸(808)转动连接有滚轮(14),所述绳状件(13)绕经所述滚轮(14)与所述活塞缸(808)的活塞杆(808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与所述固定板(9)转动连接的第一螺杆(1201)、与所述第一螺杆(1201)螺纹连接的升降块(1202)、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升降块(1202)两侧的两个连杆(1203);两个所述连杆(1203)远离所述升降块(12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板(10)和所述第二转动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201)轴向相对所述固定板(9)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架体(101)和与所述第一架体(101)滑动连接的第二架体(102),所述第一升降件(2)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01)上,所述第二升降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架体(1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102)转动安装有第二螺杆(15),所述第二螺杆(15)与所述第一架体(10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5)轴向相对所述第一架体(10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安装在所述支架(1)一端的第一升降件(2)、安装在所述支架(1)另一端的第二升降件(3)、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件(2)和所述第二升降件(3)上的第一抵接板(4)和第二抵接板(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板(4)和所述第二抵接板(5)下方的第三抵接板(6)和第四抵接板(7)、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抵接板(4)和所述第二抵接板(5)上的气囊组件(8);所述第一升降件(2)带动所述第一抵接板(4)升降配合所述第三抵接板(6)进行管道的固定,所述第二升降件(3)带动所述第二抵接板(5)升降配合所述第四抵接板(7)进行管道的固定,所述气囊组件(8)用于与管道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804)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802)上的第一单向阀(805)、与所述送气管(802)连接的排气管(806)和安装在所述排气管(806)上的泄气阀(807),所述第一单向阀(805)位于所述充气组件(803)和所述抵接气囊(801)之间,所述送气管(802)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805)与所述抵接气囊(8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803)包括安装在所述送气管(802)上的活塞缸(808)、与所述活塞缸(808)连接的进气管(809)和安装在所述进气管(809)上的第二单向阀(810),所述活塞缸(808)工作时从所述进气管(809)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充入所述抵接气囊(8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板(4)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件(2)上的固定板(9)、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9)两侧的第一转动板(10)和第二转动板(11),所述固定板(9)连接有驱动组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正杰,区昶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